去年入冬以来,冰雪热潮席卷大江南北,“冷资源”的热力持续释放,刚刚结束的哈尔滨亚冬会更是把整个雪季的热闹带到了顶点。冰雪热不断升温的背后,是近年来全国各地抢抓冰雪经济“出圈”机遇的必然结果。各地围绕冰雪资源推动跨界深度融合,积极建设冰雪旅游高质量目的地,在探索中进一步拓展冰雪经济发展新空间的方向逐渐清晰。
冰雪热,冰雪旅游更是火爆。但各地扎堆发展,同质化问题也浮出水面。冰雪资源富集的新疆,面对冰雪旅游项目同质化等发展瓶颈,提升服务品质、借力赛事流量、挖掘特色资源、推动文体旅融合,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冰雪经济发展之路。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天山南北各大滑雪场顾客盈门,“雪场飞驰迎新春”“赏冰戏雪度佳节”成为很多人的过节方式。
近年来,新疆立足资源优势,推动冰雪经济持续升温。统计显示,在2023年至2024年雪季,新疆共接待游客9258.51万人次,同比增长147.78%;实现旅游收入1066.97亿元,同比增长263.74%。在2024年至2025年雪季,新疆继续化雪为银、点冰成金。今年春节假期,推出冬季精品旅游产品72项、“冰雪之美·尽在新疆”冬游新疆精品线路30条,全区累计接待游客794.25万人次,同比增长10.04%。
今年初,新疆发布《自治区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全区冰雪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到2030年达到2000亿元,把新疆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方冰雪经济引领区。
然而,国内冰雪资源丰富的地方并不少,各地正加速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新疆想要实现上述目标,重在打好特色牌,走好差异化之路。这条路该怎么走?
服务提质升级
在这个冬季,新疆众多滑雪场、戏雪乐园等场所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记者在调研采访中发现,以设施、服务升级带动消费升温,已成为业内普遍共识。许多企业负责人表示,走好冰雪经济发展差异化之路,首先要练好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位于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的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持续完善硬件设施,今年春节假期前又增设了可容纳3人并排搭乘的“高速魔毯”,大幅减少了滑雪者排队时间。该度假区品牌中心经理庄红介绍,春节期间开放了15条初、中、高级雪道,平均每日客流量达1.2万人次,比平时多四成左右。
“不断完善的设施和优质服务带动了客流量增加,客流量的增加又促使我们继续改善设施和服务,从而形成良性发展。”庄红说,为满足游客需求,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吸引快递企业入驻,为自带雪具的滑雪爱好者提供雪具寄递服务。今年度假区还新增了停车位,目前可容纳4000多辆车。
坐落在乌鲁木齐市区的维斯特滑雪场本雪季增加了租赁滑雪板数量,还重新装修了餐厅。滑雪场经理刘涛告诉记者,“吸引客流要靠优质的服务,春节期间我们迎来客流高峰,日均客流量是平时的3倍。我们主打暖心式服务,让雪友滑得顺心、玩得开心、吃得称心”。
新疆地域辽阔,改善交通条件是推动服务提质升级的重要一环。为此,全区各地推广网上预约服务,比如在阿勒泰地区,游客不仅可以通过“易疆有品”“智游阿勒泰”等网络平台预约滑雪场门票,还可预购“雪场直通车”车票,或预约租车、拼车。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则开通了从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直达度假区的雪友专车,让外地滑雪者从机场直达雪场。
新疆铁路部门在乌鲁木齐至阿勒泰间开行了冰雪旅游专列,可以实现车随人走、人玩车停、夕发朝至等。“这趟专列把阿勒泰主要的冬季旅游景点和滑雪场都覆盖到了,不用提前做旅游攻略也能实现省心出游。”乘坐该专列的广东滑雪爱好者宋春祥告诉记者。
根据当地印发的实施方案,新疆将进一步优化冰雪交通服务,巩固“新东方快车”高品质专列,普及“南北疆环游”经济型专列;加快相关公路建设,加快新建、改扩建部分机场,鼓励开通或加密疆外主要客源地直飞疆内冰雪旅游主要目的地航线航班,以及疆内支线航线航班。
赛事流量赋能
冰上帆船、冰雪马拉松、高山滑雪赛……这个雪季以来,新疆各地冰雪赛事活动不断,有效激发了冰雪经济活力与潜力。
今年1月中旬,阿勒泰地区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环阿尔泰山冬季运动会,赛事设花样滑冰、速度滑冰、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等7个项目,共有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的13个代表团170余名运动员参加。来自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代表队的运动员丽萨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来新疆,比赛场地和雪质条件非常好,景色也很漂亮,希望能有机会再来。
阿勒泰地区地处世界滑雪黄金纬度带,雪质、雪量、雪期和气候等滑雪条件均为世界一流。近年来,该地区相继举办了国际雪联越野滑雪FIS积分系列赛(阿勒泰站)、全国越野滑雪冠军赛等国内外专业赛事,开发了跳台滑雪、场地U型槽、直升机滑雪、地形公园等多种滑雪产品,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滑雪体验。
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德丽达·那比表示,借助一系列冰雪运动赛事,阿勒泰发展冰雪经济的氛围越来越浓郁。今后阿勒泰地区将按照承接世界级冰雪赛事的标准,推动滑雪训练基地和赛事中心建设,持续完善冰雪场地基础设施,将阿勒泰地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经济集聚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以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为载体,培育出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体育赛事。除了传统的雪地赛马赛事,今年1月,该县相继举办了新疆第二届玉湖冰上帆船赛、伊犁州第八届雪地足球比赛等。“特色冰雪赛事扩大了昭苏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昭苏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赵宁说。
新疆昌吉首届天山天池国际冰上帆船公开赛也在今年1月成功举办,多国运动员齐聚天山天池,展示冰上帆船的速度与激情。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主席张小冬表示,本届赛事充分展现了这项运动的开放性、包容性和世界性,成为展示新疆冬季旅游资源的窗口。
如今,“冰雪+旅游+体育”模式在新疆悄然生根。接下来,新疆将持续开展大众冰雪季等活动,开展冰雪马拉松、雪地足球、雪地赛马、冰上帆船等冰雪休闲赛事活动;持续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推动冰雪赛事进景区,计划每年开展各类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不少于200项。同时,还要普及推广青少年冰雪运动,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从2025年开始,力争每年承办2项至3项国际赛事、4项至5项全国赛事,举办10项以上自治区赛事。
做活特色文章
走好差异化之路,关键在于做活特色文章。记者在调研采访中发现,近年来新疆各地在冰雪经济“追新求异”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从资源上看,粉雪是新疆一大特色。得益于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阿勒泰地区蓬松、轻软、近乎粉状的粉雪资源十分丰富。依托各大度假区、滑雪场,阿勒泰地区举办了全球粉雪大师课、粉雪会客厅、粉雪狂欢周、冲粉大作战等主题活动,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在粉雪上滑行顺畅无比,非常过瘾,也很‘上瘾’。”来自浙江的滑雪爱好者张忠浩对这里的粉雪赞不绝口。
位于阿勒泰地区的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度假区拥有103条雪道,雪道总长度达108公里。“我们引进了科学的滑雪教学与培训体系,制定了详细的粉雪体验攻略。今年春节期间,度假区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人次,坐落在雪场的酒店几乎一直处于满房状态。”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度假区副总经理张嘉瑞说。
除了粉雪,蓝冰也是新疆的特色资源。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赛里木湖,每当冬季来临、气温骤降时,清澈透明的湖水便会冷却凝结,形成晶莹剔透、泛着蓝光的冰。近年来,当地每年都会发出“蓝冰之约”,发展特色冬季旅游。这个雪季,博州启动了赛里木湖第八届“遇见赛湖·蓝冰之约”冰雪旅游季嘉年华活动,吸引游客赏冰戏雪。
博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崔魁介绍,“本届活动将持续到3月,共有雪域风情、蓝冰秘境、净海奇缘、嗨翻冰雪、燃情雪道、冰火市集6个娱乐主题,进一步叫响‘遇见赛湖·蓝冰之约’冬季冰雪游品牌。我们致力于把赛里木湖打造成冬季旅游热门目的地,为游客提供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
与新疆北疆地区相比,地处南疆的和田地区冬季少雪,发展冰雪经济可谓“先天不足”。但当地着眼于做活特色文章,瞄准市场空白和需求,发展“沙海逐雪”特色旅游项目,为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提供别样的冬季旅游体验。
“我们打破常规,依托沙漠起伏的地形,在沙海上建造了滑雪场,目前设有雪圈道、初级道、中级道,还为今后改造扩容、开设高级雪道预留了空间。”和田地区洛浦县丝路冰雪游乐场总经理张原野说。
“过去冰雪旅游是短板,我们‘无中生有’在沙漠建起滑雪场,把短板变成了特色。”和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米吉提·吐送尼亚孜说,今年春节从除夕到正月初三,和田地区接待游客37.9万人次,同比增长26.2%;游客消费2.5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冰雪游功不可没。
融合民俗文化
春节期间,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的马上之旅野骑营地十分热闹。冰天雪地间,人们策马扬鞭,激情飞扬。马上之旅野骑营地负责人海霞介绍,营地将冰雪资源与民俗体验相结合,推出包含草原、松林、山谷等主题的冬季骑行线路,因特色鲜明受到游客欢迎,春节假期游客接待量较平时增加四成以上。
将特色民俗体验嵌入冬季旅游,是新疆走好冰雪经济差异化之路的重要举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余洁介绍,这个冬季,新疆相继发布了“寻遇冰雪”北疆深度游、“丝路南疆”风情冬季之旅等16条冬季精品旅游线路,将冬季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串连成线,让游客领略壮美景色、体验丝路风情。
昭苏县将“天山雪都”“雾凇之城”资源与“中国天马之乡”特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优势,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当地举办了天马冰雪旅游季,组织开展“天山雪都·冰雪奇缘”冰雪雕塑展、雪地民俗活动、天马旅游文化园“看马术 赏名马 骑天马”等特色活动,受到广泛关注。
在塔城地区,“冬韵塔城 绚丽民俗”冬季冰雪文化系列活动精彩纷呈。该地区以冬季冰雪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和展示塔城丰富的冰雪资源与民俗文化,着力提升游客冰雪文化旅游体验。节奏欢快的冬不拉演奏、步伐铿锵的黑走马舞步、悠扬的托布秀尔和马头琴弹奏,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冰雕雪景并不稀奇,但这次在塔城头一次欣赏到冰雪上的民俗表演,特别是哈萨克族转场生活实景演绎,让人目不暇接。”辽宁游客钟石兴奋地说。
“与往年相比,今年我们突出塔城地区的多民族文化特色,将民俗文化与冰雪旅游深度融合。”塔城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郭秀花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深化冰雪运动、冰雪文化与本地民俗融合发展,开发更多具有塔城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和线路。
新疆计划进一步发展传承冰雪文化,支持申报“马皮滑雪板制作技艺”“马拉雪橇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乌伦古湖冬捕习俗”“毛皮板滑雪”等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申报与冰雪相关的体育游艺、民俗活动类非遗代表性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冰雪博物馆,走好、走稳差异化冰雪经济发展之路。 (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 耿丹丹)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