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10395.7万台,同比增长8.3%;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26598.4万台,同比增长9.7%;家用洗衣机产量11736.5万台,同比增长8.8%。这一连串亮眼的数据,为家电行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当前,家电消费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在绿色家电领域,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产品门类不断扩展,2024年在以旧换新8大类家电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达90%以上。家电市场呈现的智能化、绿色化趋势,顺应了消费升级规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消费模式和观念发生转变,纯粹的功能性消费已升级为价值与品质消费。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家电不只是改善生活条件的工具,而是成为管理健康、涵养环境、释放情感的生活伙伴。消费者开始用智能家电构建私人健康生态,以节能设备践行绿色生活理念。比如,选择具备除菌、净味、空气监测功能的家电,为家庭构筑安全屏障,让生活更健康、舒适。
消费升级,究其实质是由一个个微观经济主体,比如每一位消费者、每一家企业,共同推动的“需求侧改革”。绿色智能健康家电的兴起,加强了家电产业与新能源、大数据、健康管理等领域的联系,产业联动效应愈发显著。每个家庭选购家电时,通常审慎比对能效标识、细致考虑智能互联功能、关注回收服务体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能通过价格信号和口碑传播,汇聚成推动产业转型的强大力量。就像无数溪流汇成江海,消费者的一次次选择,倒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数据显示,2024年更换的高效能家电将推动全社会每年节电100亿千瓦时以上。
消费升级引发宏观经济运行良性连锁反应。智能家电消费不仅拉动制造环节投资,还能激活安装运维、内容服务、数据开发等配套产业。家电以旧换新,既能促进终端消费,又能带动拆解再生、贵金属回收等绿色产业链发展。宏观经济运行的乘数效应,在“需求牵引—创新供给—投资响应”的多元正反馈中得以体现。居民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同频共振,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这种由微观到宏观、由需求到供给、由单一产业到产业体系的协同进化,正是内需驱动型增长所需要的。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在由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家电是提振消费的重点领域。2024年,中央加力支持以旧换新8大类家电产品实现销售量6200多万台,直接拉动消费近2700亿元。未来,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绿色、智能、健康为特点的家电消费,将为扩大内需注入更多积极力量。(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