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增加,人口总量降幅收窄,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人口素质持续提升。
一、出生人口回升,人口总量降幅有所收窄
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54万人,比2023年增加52万人,自2017年以来首次回升,主要受近几年生育意愿累积、各地生育支持政策逐渐落实以及龙年生肖偏好等因素影响,但也要看到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仍在减少,对我国下阶段出生人口依然存在影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障进一步完善,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对降低死亡人口起到关键作用,全年死亡人口为1093万人,比上年减少17万人。年末全国人口为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减少幅度比上年收窄69万人。
二、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受国民经济稳步回升、人口迁移流动活跃等因素影响,城镇人口继续增加。2024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4350万人,比2023年末增加108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46478万人,减少122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00%,比2023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随着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群的发展,我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空间布局优化,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
三、人口年龄结构基本稳定,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
2024年末,全国0—15岁人口为23999万人,占17.1%;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5798万人,占60.9%;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1031万人,占22.0%,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2023万人,占15.6%。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超过8亿人,人口红利仍然存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虽继续加深,但老年人口中60-64岁老年人比重较高,年龄结构相对年轻,为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了有利时机。
四、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人口素质持续提升
随着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推进,新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继续上升。2024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21年,比2023年提高0.16年。人才发展红利加快释放,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支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有力保障,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王萍萍 系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