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引进吸收和内源增长相互促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新时期,国家级经开区还需持续发挥作用,争做推动区域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排头兵。
持续发力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国家级经开区已成为我国吸收外资、承接产业转移和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各经开区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强配套产业链建设。作为西部国家级经开区排名第一的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三江合汇”的区位优势,引入宁德时代在当地建设“零碳工厂”,通过延链补链,引进发达地区的动力电池配套企业120余家,构建起千亿元级绿色全产业链生态圈。国家级经开区需继续深化链式思维,谋划全产业链发展,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培育全产业生态,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在宜宾临港经开区,通过“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为园区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资源集聚力。同时,园区立足宜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定位,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有力促进了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国家级经开区需进一步发挥带动作用,通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通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深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不同地域的国家级经开区通过开展合作共建、对口援助等方式,能够更好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地区间协调联动,实现东中西部协同增长。
国家级经开区要深刻认识面临的新形势,充分利用产业链创新链优势,加强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攻关,加快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和数字化,支持布局数字产业、未来产业,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顾 婧 李思远 作者单位分别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