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抓好“六个工程”,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闯新路、进中游迈出实质性步伐。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突破2.6万亿元。近日,围绕内蒙古自治区如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
记者: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增速连续保持在全国前列。内蒙古旗帜鲜明地提出“闯新路、进中游”,取得了哪些新的突破?
孙绍骋:闯新路、进中游,是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期许要求提出的奋斗目标。其中闯新路指的是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式现代化普遍特征和共性要求,又立足内蒙古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彰显党中央对内蒙古战略定位的发展道路;进中游指的是推动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游。近几年,我们围绕这个目标付出巨大努力,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从经济角度看,闯新路最大的突破就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内蒙古加快改变产业结构“四多四少”状况,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以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为牵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大气力培育非煤、非资源型产业,去年新能源装机在全国率先突破1亿千瓦、达到1.35亿千瓦,储能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绿氢产能达到6万吨,绿电消费接近用电量的30%,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7.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7%、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7.4%。2024年全区煤炭产量比2023年略多一点,但价格最低时下降近一半,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总量能够持续增加,主要靠的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进中游的显著进展是高质量发展已步入快车道。经济增速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有望进入全国前20。去年粮食产量达到820.1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牛羊肉、牛奶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工业增加值跨过万亿元大关,稀土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旅游收入增长23.4%。近年来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0%以上,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70%。
今年,我们将在继续推进“五大任务”、实施“六个工程”(政策落地、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温暖、诚信建设、科技“突围”、自贸区创建工程)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重大项目谋划、助企、就业促进、节水、区域合作深化、北疆文化建设提升“六个行动”,把该夯实的夯实好,该补的短板补上来,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保持住这样的发展势头,我们有信心在闯新路、进中游上实现更大突破,在服务和保障全国发展大局上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内蒙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孙绍骋:内蒙古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政策、土地、绿电等方面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去年以来,我们从实际出发,结合实施科技“突围”工程,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很多方面都有了新变化。突出的有三点:
一是绿色发展能级与日俱增。我们加快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大力推动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全区非煤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突破60%,“绿色有机”农产品达到4300多个。我们把资源节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部署开展包括闲置土地利用在内的“五个大起底”行动,强制“锁定”城镇开发边界,能、水、粮、地、矿、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积极成效,全区工业领域累计节能量达1200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提前一年达到“十四五”规划控制目标,去年新增农业节水3.8亿立方米。
二是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我们围绕有希望打造成新质生产力的5个点位集中攻坚,聘请21位专家院士成立科技咨询委员会,与怀柔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空天计量、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外送等重大科技项目布局实施,稀土红外辐射节能涂层材料、乳铁蛋白分离制备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落地,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产业创新指标增速均进入全国前10,区域创新能力提升4个位次。
三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起步成势。自治区层面建立了“9+5+3”未来产业梯次培育发展格局(“9”即优先发展碳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稀土新材料、氢能、新型储能、算力网络等9大优势型产业;“5”即加快培育生物质绿色能源、增材制造等5大潜力型产业;“3”即超前布局超导材料、元宇宙、先进核能等3大前瞻型产业)。各地区也根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找准发力重点,像呼和浩特的低空经济、包头的稀土新材料、鄂尔多斯的氢能、乌兰察布的绿色算力发展势头都很好。尤其是算力,去年全区绿色算力规模达到9.4万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其中智算规模8.7万P,算力总规模较上年增长4.8倍。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了重要部署。内蒙古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上有哪些新的部署安排?
孙绍骋:对内蒙古来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首先是抓好规定动作,对照全会作出的改革部署主动“对号入座”,结合实际大胆试、大胆闯,按照事权不折不扣把300多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其次是做好自选动作,也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的重要指示要求,加紧推进自治区党委结合实际确定的276项改革事项。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该交给市场的一律交给市场,尽可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为此我们提出,要突出效益导向、强化精算意识,在保障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前提下,对能源、电力、土地、数据等要素全部以市场化方式配置。去年,全区通过挂牌、招标、拍卖等形式出让矿业权66宗,绿电交易762亿千瓦时。目前,我们正在推动各级政府运用市场化手段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理水平、服务群众水平,争取尽快有大的突破。
内蒙古地广人稀、生产要素分散、生态环境脆弱,推进改革关键是把自身的布局调整好。我们将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布局,总的想法是先把人口布局摆布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城镇、产业、生态建设布局和交通、水利、能源、物流等基础设施布局,进而构建起规范有序、疏密有度、循环畅通、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格局。
记者:内蒙古在打好黄河攻坚战、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将作出哪些新的贡献?
孙绍骋:黄河流经内蒙古843公里、占黄河全长近六分之一,流域面积占黄河流域总面积近五分之一,保护好黄河母亲河是内蒙古的重大责任。这两年,我们针对黄河内蒙古段保护治理情况,提出大保护、大转变、大整改的工作思路,引领推动沿黄盟市高质高效做好各项工作。接下来,突出抓好三件事:
一是加强生态保护治理。重中之重是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在去年治沙929万亩的基础上,今年打算再治理1058万亩。过去,鄂尔多斯境内的“十大孔兑”每年向黄河输沙2700多万吨,现在已降到了400多万吨,争取到2030年降到100万吨以下。
二是抓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沿黄盟市用水缺口很大,我们计划结合实施节水行动,通过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城乡居民节约用水、非常规水利用和以市场化手段提高节水效能等办法,把能节的水全部节下来。年内力争黄河流域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矿井疏干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三是延伸产业链条。沿黄7盟市有工业园区48个,产值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8%。我们将立足优质资源基础,加快推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多把煤当原料用、少作燃料用,通过发展现代煤化工促进煤炭转化增值。统筹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与新能源装备制造及运维服务,依托链主企业强化产业配套,努力把新能源全产业链建起来。
记者:内蒙古在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上取得了哪些新成效?如何做好扩大开放这篇大文章?
孙绍骋:内蒙古地处边疆但并不边远,区位条件非常优越,之所以还没达到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发展水平,与开放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近几年,我们不断加强开放平台建设,统筹推进重点口岸打造、中欧班列提质扩容。去年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获批,全区陆路口岸货运量突破1.2亿吨,边民互市贸易额、二手车出口量、进出境客运量分别增长113%、68.3%、53%,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223项。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实施自贸区创建工程,持续扩大向俄蒙开放,把“出”的工作做好、“进”的产品用好,更好发挥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深化区域合作也是开放。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合作,引进到位的1万亿元资金主要来自于这些地方。京蒙协作实现从对口帮扶向全方位合作拓展,去年蒙品进京销售额、京资到蒙投资额大幅增长。我们将进一步找准双方需求的结合点,持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实现自身发展。
今后,我们将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努力在“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弘扬蒙古马精神、闯新路进中游”上取得更大进展。 (经济日报记者 吴 浩 余 健 )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