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高铁守护者——探访国铁兰州局集团山丹马场综合维修工区

2025-01-17 05:06 来源:经济日报

  “你穿得厚不厚?山里比这儿冷得多。”1月11日晚上8点半,陈永红一边叮嘱记者,一边裹紧棉衣,“咯吱咯吱”地踩着积雪走进料库,准备当晚作业使用的工具。这里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张掖西综合维修车间山丹马场综合维修工区,也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高铁维修工区。作为工区负责人,陈永红和同事们常年坚守在此。

  山丹马场综合维修工区位于祁连山下,承担着兰新高铁上下行近74公里线路和祁连山隧道群7座隧道的线路、信号、接触网等设施日常管护任务。“工区平均海拔3100余米,最高的大梁隧道海拔3608米。”负责带队的张掖西综合维修车间副主任王向荣告诉记者,这里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77%,年平均气温零下5摄氏度,最低温度零下39摄氏度。即使夏天作业,晚上也得穿棉衣。

  晚上9点45分,收到车站值班员指令后,轨道车缓缓驶出车库。陈永红坐在轨道车司机旁,前往“天窗”作业点。“天窗”是指在列车运行图中不铺画列车运行,为施工维修预留的时间。陈永红和工友们当天的“天窗”作业内容是进行隧道内接触网等供电设备巡视及全面检查,并排查轨旁设备。

  进入隧道后,上一秒还在跟记者说话的陈永红立马安静下来,紧盯着前方悬在隧道拱顶上的接触网设备,手里的探照灯遥控器被他按得“吧嗒”作响。随着轨道车顶端的探照灯光打在接触网设备上,陈永红边看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在两座隧道的间隙,陈永红回头告诉记者,他们对供电设备的巡检有两种方式,“登高”和“望远”。

  老陈刚才的操作就是“望远”。“祁连山隧道群海拔高、环境温差大,接触网设备容易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陈永红的“望远”,主要观察设备零件是否位移、导线间距是否变化等状况,“看起来一闪而过,但是有没有问题我们一眼就能盯出来。”

  兰新高铁通车前一年,陈永红就来到军马场工区从事接触网静态验收和联调联试。11年来日复一日的巡检,让他对工区管内的2870根支柱、17220个吊弦以及无数个关节、线岔等接触网设备,已经了然于心。

  轨道车在隧道内停稳后,工区职工杨丹民带人“登高”。带队干部王向荣确认安全后,轨道作业车操作平台将杨丹民和另外两名工人送到了隧道拱顶处,他们将徒手对这一区域内的接触网设备进行重点检查。

  “每一处设备包含7类、18个不同扭矩的螺栓,我们要确认每一个螺栓上的防松标记是否清晰。”陈永红抬头看着正在作业的同事,感慨地说,相较于普速线路,高铁接触网设备构造虽然简约,但却不简单。

  在普通旅客眼里,高铁是飞驰而过的车体和整洁舒适的车厢。在陈永红看来,中国高铁能成为闪耀世界的“名片”,离不开这个大系统里每一个零部件的支撑,也包括人员管护作业。

  11日深夜,随着轨道车入库,陈永红和同事们结束“天窗”作业。开完收工会,已是12日凌晨1点多。“冬天刮风,有时候会有塑料袋缠绕在线上。”陈永红看着宿舍窗外静谧的祁连山,开始盘算着白天的工作:“天亮后,我还要带人沿着线路巡检一趟。” (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