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

2024-12-25 06:40 来源:经济日报

  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模式之一,庭院经济呈现主体小而全、形式灵活多样、成本低廉、适应性强等特点。发展庭院经济既能盘活闲置院落和土地资源,丰富农牧区业态,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增加农牧民收入,还能促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推动农牧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庭院虽小,却涵盖经济、生态等多个领域;发展庭院经济,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努力。

  注重系统谋划推动科学发展。目前,庭院经济多为一家一户零散经营,项目各不相同,农牧户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存在差异,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融资能力较弱,认识也不尽相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仅关注自家门前事远远不够,需要农牧、科技、金融乃至文旅等相关部门以及全社会给予关注和支持。这就要求有关方面从整体上进行合理布局,明确发展目标,梳理发展重点、模式,统筹谋划,科学引导。要跳出小农经济的思维局限,打破单一院落的空间限制,优化配置资源,使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农牧户能够获得及时指导、帮助与支持,科学发展,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谋求共赢。

  明晰发展主体务求量力而行。农牧户是庭院经济的经营主体和受益者,应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注重政策引导、服务指导,积极培育和挖掘发展典型,激发农牧民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与农牧户之间的分工协作和利益联结,逐步形成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农户的格局,合力推动庭院经济向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既不搞“一刀切”,又不盲目跟风、一哄而上,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坚持因地制宜优化发展布局。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产业,明确发展方式与内容,突出乡土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既要做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又要坚持工业化思维和链式思维,积极推动庭院经济与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庭院多重功能,让更多农牧民尝到甜头。同时,结合农牧区特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相结合,在保护生态、传承文化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余健)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