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公布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37个工业遗产上榜。通过复核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和需要整改项目名单同时公布。
去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明确支持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具有生产流程体验、历史人文与科普教育、特色产品推广等功能的工业旅游项目。
包括建筑物、厂房、仓库、机械在内的工业遗产,见证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不仅能促进城市空间布局与重构,工业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还能促进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借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类似北京798艺术区、首钢园等一批工业遗产被激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但工厂等工业遗产改造难度大、经济效益相对低且回报期长,产品较单一、特色不鲜明、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工业遗产的“活”化和工业旅游的发展。只有让工业遗产实力“出圈”,才能为城市留一抹“工业乡愁”。
将工业遗产纳入城市整体规划。老厂房、旧设备等工业遗产,记录着时代发展的足迹,浓缩着工业文明转型升级的历史,不能“一拆了之”。只有保护和利用的双向奔赴才能让工业遗产发挥更大价值。要以保护促进利用,以利用更好保护,真正让工业遗产“活”起来、“火”起来。要摸清区域内工业遗产底数,将其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使工业遗产与城市规划相得益彰;更要注重工业遗产改造效果的科学、可持续,实现工业遗产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深入挖掘工业遗产内涵。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总结、提炼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工业遗产文化精神内涵。利用工业遗产和老旧厂房资源,建设工业博物馆、企业纪念馆等;因地制宜打造工业遗址主题公园、公共休憩空间,打造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街区、创新创业基地、文旅消费场所,培育工业旅游、工业设计、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文化与产业、科技、产品、区域融合,传承工业文化,讲好中国工业故事,不断提高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水平。
下力气合力谋划工业旅游。工业旅游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政府、企业形成合力,制定旅游发展思路和方向、完善基础设施。文旅部门在进行旅游线路、旅游产品开发时,要将工业旅游与传统自然风光观光游、绿色生态游、红色旅游等项目结合起来,整体推介,让工业旅游融入大旅游格局。在工业遗产园区的发展上,应针对区域内市场需求推进文化产品研发,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有效提升市民文化消费热情;还需培育新业态,在保持原有工业遗产优势的同时,在“工业文化+科技”“工业文化+创意设计”“工业文化+农业”等方面着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有影响力的工业文旅品牌。(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赵 梅)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