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县域旅游频频“出圈”,热度持续攀升。这种旅游模式,正以“小而美”“小而精”的特点成为区域经济新亮点、消费增长新动能。
“小而美”释放促进地方发展大能量。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次达42.9亿、旅游花费总额为4.3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和17.1%,接近2019年峰值水平。县域民宿预订增速同比增长幅度较大,游客足迹覆盖1000多个县,四川九寨沟县、云南澜沧县、湖北宣恩县、山西浑源县、陕西石泉县等县城的预订增速均很高。这些“小而美”的县域目的地,通过优化硬件设施、服务水平、消费环境,持续探索发展多业态、多样化格局,促进各地文旅市场不断升级。
“小而精”渐成促进区域经济转型新动能。文旅下沉与消费需求的“双向奔赴”,让县域与乡村结出文旅“果实”。例如,今年国庆期间,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约20%,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0亿人次,来自大城市的年轻人热衷“奔县”游,45%的旅游者为“90后”“00后”。央视发布最受游客欢迎的县域旅游目的地包括昆山、桐乡、景洪、阳朔和晋江等,景区人潮如织、活动丰富多彩、消费场景持续更新。“小而精”的县域文旅资源让“小县城跑赢大城市”成为现实,同时拉动区域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
政策的支持充分说明了县域旅游的发展潜能。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的《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打造500个左右的县域商业“领跑县”,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大中型超市、集贸市场)和农村新型便民商店;90%的县具有“基本型”及以上商业功能,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村村通快递;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进一步畅通,农民增收和消费提质实现良性循环,更好满足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未来,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态旅游的关注和互联网移动支付等的发展,县域旅游也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和个性化的乡情体验。对此,还应从多方面施策。
要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供配套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品牌化和市场化运作,打造特色品牌和营销渠道。从游客需求入手,摒弃同质化的景点设计、复制粘贴的打卡元素,擦亮特色名片,培育个性化、差异化旅游品牌,让县域旅游真正回归产业发展本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智锋)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