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秦明,是安徽省公安厅的一名法医。
他将自己丰富的法医经验和专业知识融入小说创作中,成为畅销悬疑小说《尸语者》、《第十一根手指》和《清道夫》的作者。这些小说不仅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还被改编成电视剧《法医秦明》,深受观众喜爱。
10月29日上午,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安徽站”启动仪式在安徽合肥举行。启动仪式上,安徽省公安厅物证鉴定管理处警务技术四级主任秦明分享了自己的网络普法经验。
“我投身普法工作,是因为本地的一起伤害案件。”秦明说。受害者被伤害后,因为涉及容貌毁损,依法应该在伤后6个月进行法医学伤情鉴定。但是,大多数网民对这个规定不了解、不理解,因此对鉴定时间问题产生了质疑,并掀起了舆论热潮。一时间,谣言四起,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当时,秦明利用刚刚开通的微博,普及了有关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的标准和方法,取得了一部分网友的理解。这一件事,极大地鼓舞了他在普法之路上走下去的信念。
在长期使用自媒体的过程中,秦明发现大部分能够引爆网络的,都是有关人身伤、亡的案事件。而在人身伤、亡案事件中的核心问题,通常来源于法医工作。很多热点事件因为群众不理解法医学专业知识和工作程序而产生了疑惑和质疑。秦明说:“利用一名法医的身份去普及法律、科普知识对于塑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有积极作用。”
秦明认为,虽然在一些舆论热点案事件发生后,针对性地科普普法可以有效解决一部分网民的困惑,但是一旦有别有用心之人“带节奏”“造谣”,部分网民就会先入为主,对警方通报、专家解读都难以接受和相信。
因此,需要把法律精神、办案思维、法医常识事先就深埋在网民的心中。这就相当于给网民们打了一针“谣言疫苗”,提高其谣言免疫力。这样,在热点事件发生后,网民们就不容易被谣言侵蚀。(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