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对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受发展时间、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因素影响,中西部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村与村之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中,资源相对丰富、便于吸引城市消费、实施过扶持项目的地区,发展情况较好;其他一些地区虽然取得集体经济上的突破,但竞争力普遍偏弱、可持续性堪忧。各地还需探索多条路径,不断巩固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要吸引人才回流农村。在人口老龄化、农村人口外流的大环境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专业人才支撑。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引导乡贤回村发展,制定良好政策吸引外出经商人士、本村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回乡创业;同时通过参与分红收益等方式,积极吸引外来人才,增强他们长期融入农村发展的意愿。
要增强市场竞争力。不少村庄集体经济依托土地流转、铺面出租等收入,小富即安,发展能力不足。需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治理运行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资源,主动嵌入产业链,在市场中做大做强。
要与群众实现利益共享。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要实现合理科学分配,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健全收益分配和监督管理机制,实现集体福利与成员增收兼顾,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曹松)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