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最新报告《全球贸易动态》指出,国际贸易在今年一季度迎来复苏。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全球货物贸易在经历了去年的停滞期后,今年一季度环比增长1%。发展中国家和高科技领域的强劲表现成为拉动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复苏背后亦有诸多隐忧因素,其中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贸易长期复苏有着最直接影响。
发展中国家提供主要驱动力。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大多数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呈现出与全球趋势同频的正增长,其中东亚地区和美洲的贸易增长强劲,大型发展中经济体的强劲表现成为拉动贸易复苏的主要动力。中国贸易出口额环比增长9%,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居首位,印度同期出口额环比增长7%。非洲和大洋洲以及南亚和西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出口额下跌。与发展中国家的强劲贸易表现相匹配的是南南贸易环比增长2%,且主要发生在东亚地区内。发达国家中,美国贸易表现较好,出口额实现了3%的环比增长,但欧洲表现不尽如人意,进出口贸易继续同时下跌。
高科技领域成为重要增长极。贸易增速在不同类型商品间差异明显,其中绿色能源和人工智能类产品的贸易增长尤其突出。以作为算力基础硬件的高性能服务器为例,其在今年一季度的贸易额同比增长25%以上,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计算和存储硬件不足10%的贸易增速,显示出新技术变革牵引有关贸易需求的强大动力。另外,在发达国家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大多数类型商品在去年的贸易表现不尽如人意,导致今年一季度贸易数据同比以下降为主,但汽车贸易额逆势同比增长13%。全球汽车贸易的增加主要靠电动汽车拉动,电动汽车在今年一季度的贸易额继续保持25%的高增速。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预测,多国对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电池、高端半导体等商品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提升,尽管面临部分国家的政策限制,上述商品贸易额增速也将显著超过平均值。
世贸组织曾在今年4月预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将增长2.6%,明年将进一步增长,增速达3.3%。一季度数据出炉后,世贸组织认为其与全年增速预期大致吻合,并预测若当前贸易趋势得到延续,全年贸易额将同比增长2.7%。
国际机构在对今年全年贸易前景作出积极展望的同时也指出,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各国工业政策将对全球贸易模式产生重塑效应。
地缘政治因素对贸易的影响更为显著。自2022年起,贸易与政治的正相关关系就出现了显著增强,尤其是双边贸易更趋于向地缘政治立场相近的两国间聚拢收敛,“友岸外包”的贸易格局进一步固化。相较于近岸外包的政治中立,友岸外包更强调将供应链网络重点放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盟国。数据显示,多个与我双边关系较好的主要经济体在过去1年间对华贸易依存度上升,其中俄罗斯上升5.8%、巴西上升3.3%、越南上升1.6%,分列对我依存度最高的前三名。地缘政治因素对于塑造双边贸易发展趋势有着巨大作用,这些因素不仅影响着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活动,还影响了有关经济体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动态。
工业政策正在深远影响国际贸易。面对当前严峻的地缘政治风险、迫切的绿色能源转型以及迅猛的科学技术进步态势,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本国在战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危机应对韧性。有关政府干预措施主要以工业政策的形式推出,但同时对国际贸易有着深远影响。一是会导致战略产品全球供给进一步集中在补贴能力强的少数国家手中,其他较小的经济体或被排除在有关商品贸易市场之外;二是会导致国际贸易在不同阵营间的碎片化进一步加剧,尤其是一旦爆发“补贴战争”,主要供给方全力争夺贸易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将极大扰动全球价值链分布和市场分工,各经济体与多边贸易体系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也将相应增多;三是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导致成本增加和不确定风险上升,单方面采取工业政策对贸易产生的冲击,或将刺激贸易伙伴以保护主义手段进行对抗性应对,最终受损的是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而贸易规则的弱化又将进一步导致国际贸易行为中不确定性的增加,并推高开拓新贸易市场的成本,中小企业受此影响将最为突出。
世界经济转型发展以及国际政治加速演变,正在成为当前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经济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一方面极大催生了对有关产品的国际需求,成为国际货物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也刺激主要国家加速自身有关领域工业发展,以争取实现进口替代,为国际贸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阻力。同时,各国围绕自身友好国家重建供应链的做法,以及对多边主义的蚕食,也为当前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国际贸易格局带来了扭曲力。在动力、阻力、扭曲力的共同作用下,未来国际贸易虽在短期内有望保持增长,但在中长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下行压力和扭曲风险。(作者:梁 桐 来源:经济日报)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