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贫瘠、地处边疆、发展滞后……云南省宁蒗、澜沧、广南3县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3县扎实推进精准扶贫,通过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连日来,到宁蒗县泸沽湖旅游的游客日渐增多。家住泸沽湖畔永宁镇落水村的村民廖安荣撑起游船带领游客游览泸沽湖,有了不错的收入。
2014年,廖安荣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干部为他制定了参与旅游脱贫的路子。经过培训,廖安荣能够为游客提供游船服务,“现在我家的地出租了,加上房租和游船的经营,每年能有20万元收入”。
落水村有1176户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在景区内的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游船、开客栈等方式直接参与旅游服务,在景区外的37户则通过到酒店打工等方式间接吃上了“旅游饭”。
宁蒗县不断探索泸沽湖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提出“控湖转坝”的发展思路。丽江泸沽湖管理局局长和振说:“我们提出通过建设摩梭特色小镇、永宁古镇和农旅小镇,让游客充分了解泸沽湖的民俗文化,领略田园风光。”
按照“游中间,住两边”思路,泸沽湖外围的扎实村依托独特的摩梭文化,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产业。
“来这里的游客不仅是喜欢美景,还对摩梭人的文化感兴趣。”村民鼎雅鲁汝在自家老院子里建起了摩梭文化特色民宿。“在为游客提供吃住行的同时,我们还要保护和传承摩梭传统文化,让泸沽湖旅游更有吸引力。”
走进澜沧县竹塘乡半坡组林下三七种植基地,这里松树成林,植被茂盛,生态环境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