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黄甫村的村民马燕来在艾蒿产品加工扶贫车间工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 摄
“原来就是种地、喂羊。赶上天旱的时候,啥都没有。自从来到这个厂里工作,一个月收入能多增加2000多块钱。”43岁的马燕来是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黄甫村的村民。或许这些村民们原来没有想到,一株小小的艾蒿能给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
这个厂子就是艾蒿产品加工扶贫车间。艾蒿,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运用。古城镇素称彭阳县“西大门”,是皇甫家族的郡望之地,也是中华名医皇甫谧的故里。曾经,一代名医用针灸诊治疾病、救死扶伤;如今,小小艾蒿承担起给村民们治“穷病”的重任。
图为艾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 摄
古城镇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是艾草、苦荞、马铃薯等作物优良的种植地。弘艾坊生产物流中心总经理米刚向记者分析了艾蒿产业的发展前景,“艾草自古以来就是养生佳品,目前除食用外,可用于艾灸、艾浴、艾精油按摩等,市场潜力巨大;艾草种植成活率高,抵抗本地自然灾害的能力强,每年稳定收割2-3茬,带来的经济效益清晰可见。”
弘艾坊(宁夏)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正是古城镇引进的公司,它负责产品设计和销售,另一家宁夏煌甫谧艾益康产业有限公司负责艾草种植和加工。彭阳县古城镇党委书记王克祥表示,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厂房等基础设施产权归皇甫村所有,企业通过租用的方式入驻车间,实行首年免租、次年半租,之后每年回馈皇甫村10万元。
米刚介绍,艾草经收割、晾晒后加工成不同规格的艾柱、艾草枕、足疗包等产品,销量可观,其中,精加工而成的艾宝因疗效好、使用方便、利于携带尤其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图为艾蒿扶贫车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 摄
资料显示,艾蒿产品加工扶贫车间项目于2018年8月开工建设,2019年12月建成投产。共投资252.7万元,其中闽宁资金投资152.7万元,建设加工车间184.2平米、展厅121.8平米、初加工车间700平米、硬化场地265平米、配套附属工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购买加工机械、布设展厅等。
“目前,每天出厂产品1000多件,价值30多万元,发往全国各地。解决就业岗位37个,其中建档立卡户10人,‘十二五’生态移民户12人,月平均收入2000多元。”王克祥表示,艾蒿产品加工扶贫的效果不错,未来会扩大车间规模,利用2年时间发展艾草种植5000亩,其中皇甫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1000亩,亩产值约1300元,可带动就业500多户,实现村集体、农户稳定增收。
“挣的钱,基本都是给娃娃上学用了,希望他们长大以后有出息。”马燕来的愿望很实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