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民法典”三个字刷屏。正在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和好评。
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就是要开门立法、广开言路、汇聚民意。民法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吃穿住行,大到国民经济。民法典是“制度之治”在民事法律保障方面的集中体现。
以民为本,民法典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回应民事主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烦恼,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例如,强化业主权利保护、增加居住权规定、完善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的规则,明确夫妻共同债务的区分,助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等。此外,民法典还对霸座霸铺、泄露个人信息、高空抛物、假冒伪劣、性骚扰等行为作出规制,顺应时代要求,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民法成“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法律,而是在已有民事单行法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整合、编订纂修,这其中蕴含着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系统与体系、权利与责任等多个维度。
我们每个人的权利都要有保护,每个人的尊严都要有保障。民法典注重权利保护,比如胎儿可以继承财产、惩治网络侵权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充分融入民法典立法中,注重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倡导契约精神、强调对产权的平等保护、兼顾多元价值平衡等。
民法典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准立法的方式,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民法典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助推器,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