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设定GDP增长目标,以后还要不要设?

2020-05-23 14: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磅的一句话,为此前经济学界关于“今年要不要设GDP增长目标”的争论画上句号,同时也引出一系列与此相关的问号:不再设增速目标就是不要增长了吗?当前比GDP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什么?地方发展参照什么?以后中国经济还要不要设定增长目标?为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权威专家。

   定了,今年不再设定GDP增长目标

  全国两会之前,已有权威专家提出了不设定GDP增长目标的建议。在今年3月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举办的一场在线座谈会中,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在座谈会上就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GDP增速很难实现6%的目标。鉴于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建议今年不再设定GDP增长目标。

  经济学专家普遍认为,疫情冲击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设定GDP增长目标带来难度。影响全年经济增速有许多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国自身。特别是在国际环境存在极大不确定的背景下,并不适合提前制定指标。

  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专家持有不用观点。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现阶段,正处于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在新增就业数并不适用,尚未提出较GDP增速更优目标前,不适宜取消GDP增速目标。

  不再设增速目标就是不要增长了吗?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到GDP增长目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表示,客观上它的内容已经融入到其他相关指标中,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中。“这次疫情突如其来,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很多指标跟以往是不具可比性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不提具体增长目标,也是为了引导各方面能够集中精力和力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张占斌指出,尽管今年疫情影响压力很大,没有提出具体经济增长目标,但不等于不要经济增长速度,不等于不要经济增长。“我们要保住就业,保住民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做支撑,要力争向好的方向努力,实现一个好的增长。”

  当前比GDP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什么?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受到疫情冲击,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6.8%,这个幅度还是相当大的。疫情在全球大流行,未来的走势还很难预料。所以,没有提出确切的增长目标,是根据问题导向这样一个原则来确定的。

  那么现在,比GDP增长速度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杨伟民表示,当前相对于经济增长速度来讲,民生、就业问题可能更重要,重点是“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虽然没有提及经济增长目标,但提到了就业的目标。报告提出,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

  不设立GDP目标,地方如何确立发展目标?

  “GDP正常情况下,作为基础性的指标,对指导工作有意义。今年因为形势不好确定,实际上会议之前方方面面都高度关注。建议设目标的有,设多少有讨论,因为不设目标,地方政府就失去了参照。主张不设立的也有道理,中国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转变展,速度要客观看待,不能唯GDP”。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黄守宏表示,今年GDP不设目标,地方政府可以从“速度焦虑”中、“数字包袱”中解脱出来。不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很重要,背后连着就业和民生,地方政府该抓的工作照样抓。方向很明确,就是围绕“六保”的工作来做。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杨德才认为,在政策大力度的支持下,各地的市场主体的信心很可能会加速回升。他注意到,从多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比较来看,涉及市场主体的举措如此详细地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还是不多的。看得出来中央要解决市场主体面临困境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是毫不动摇的。

   今年不设定GDP增长目标,以后还要不要设?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今年不设具体的增长指标,或许可以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以后能不能在国家层面就确定就业指标,然后再提一系列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比如对物价和风险防控、居民收入等指标提出要求,就不一定要再提经济具体增速。”

  至于省级层面,可以提出增长速度目标,各省可从各自实际出发,同时各省之间适当竞争,在这个基础上国家对各省发展可以作出评估,如果某一个指标做得好,国家有相应政策鼓励,相反就没有。

  刘世锦强调,当前还是要推动重要的改革,核心还是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的改革。具体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权改革、深化基础产业领域改革、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改革三个领域。如果中国能够实实在在地朝前推动这些改革,中国经济增长的潜能就能实实在在地发挥出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