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潘聪 张恪忞 编导 李夏):“现在的扶贫工作更有针对性、更规范也更可操作了。”在2019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亚声向总书记汇报了解决好因病致贫问题的建议。这位来自内蒙古兴安盟的医生在2020年两会前夕,向央视网记者讲述了她一年来的调研感受,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脱贫,环环相扣,一个也不能少。
央视网记者: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脱贫的成果来之不易。去年两会,您向总书记汇报,提到了关于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建设的建议,通过一年的调研,您有怎样的发现和思考呢?
刘亚声:去年两会向总书记作了《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 解决好因病致贫问题》的汇报,通过三年多的扶贫实践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立具有刚性和权威性、可操作性、针对性以及规范性的长效机制。通过一年来我继续走访调研,发现咱们目前对于贫困户的识别更为精准。现在识别不以户口为准,而是整户识别,按整户的收入来平均到人头是不是达到国家标准,这个识别更为精准了。
央视网记者:您刚刚提到的“精准”二字,为了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国家制定了“三个一批”分类救治的策略,对于政策落地实施您有哪些体会?
刘亚声:为了防止因病致贫,我觉得目前的保障更到位了。只要列为贫困户,对于18到60岁的人群,社保就帮助缴纳养老金,到60岁以后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了,每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养老金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同时,在农村你有土地,国家还会给你地补粮补,也可以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也有分红。等等一系列的收入都是对大家生活有一个保障。现在国家出台了慢病管理,很多高血压糖尿病,很多基础病,在门诊吃药的时候,门诊也会予以一定比例的报销。现在的保障更到位,也避免了因病致贫返贫,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