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限制人员流动等措施对劳动者返城复工产生了较大影响。湖北籍司机齐师傅疫情前在北京租了辆车跑网约车,每月租金4000元。前阵子,因为不能回京,他不光没有收入,还要交车租,“这种情况算就业还是失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齐师傅的不解,也是很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网约工等新业态从业人员何时能参加失业保险?(5月25日《工人日报》)
随着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约工等各种新兴的自由职业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许多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骑手积极接送医护人员、配送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还有许多像齐师傅这样的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人员失去了工作和收入来源,基本生活面临很大困难,他们急需失业保险的支持和救助。
然而,现行失业保险制度以劳动关系为参保前提,包括网约车司机在内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多以灵活、弹性、平台、共享等就业形式存在,他们与网约平台的法律关系较难界定。如一些网约平台上的快递骑手,相当部分人员是以“兼职”的身份存在于“网约”的雇佣关系里。这也让网约工这一新兴群体游离于传统的失业保险制度以外,缺乏相应的保障。
媒体梳理发现,2014年至2018年的5年间,我国的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增加了2600万人,但每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却一直维持在220万上下。而在此期间,我国每年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在970万左右。据报道,今年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截至3月,全国向230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失业保险金,但领到失业金的失业人员占比仍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