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正在悄然成为良好社会风尚。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要推广开来、坚持下去。”24日,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但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由来已久的卫生习惯、生活方式、健康素养等。在这不同寻常的几个月里,几乎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习惯得到了纠正、改善,一些新的良好社会风尚得以形成。
良好社会风尚来之不易,必须巩固发扬,不能成为一阵风。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是从疫情防控实践中得来的,有些甚至是从惨痛的教训中得来的,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仅仅把它们当成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更应让其成为日常的行为习惯,推广开来、坚持下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也是人类同落后生活方式、卫生习惯的较量,而且这种较量会一直存在。
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需要长期培育、人人尽责。所谓社会风尚,必然是全社会所推崇倡导的,要在全社会形成风气或时尚,因此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因为疫情的冲击,人们对出门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做法形成了比较广泛的共识,但在垃圾分类投放、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方面,不少人还没有形成习惯,有关部门在推进和保障机制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缺失,需要全社会进一步发力,使之成为人们习以为常、自然而然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