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和专家解读预算报告:力度空前,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2020-05-26 08:12 来源:经济日报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这是今年预算报告的鲜明特点。今年的预算报告中一系列“重磅”政策,引起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

  “力度空前”,这是代表委员和专家对预算报告财政政策的一致评价。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达到3.76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此外,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

  “这一系列政策安排,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体现了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通过更大力度的政策对冲疫情影响,给经济注入更大确定性,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减税降费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大举措。去年我国减税降费2.36万亿元,超过原定的近2万亿元规模。今年,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我国持续实施减税降费,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推出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为全面复工复产创造了有利条件。预算报告明确了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将有效助力企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兰表示。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按5%的幅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预算报告明确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连云港市委书记项雪龙表示,减税降费、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等一系列措施,能够让百姓和市场主体渡过疫情难关、真正得益受惠。

  根据预算报告,为保基层运转,中央财政统筹新增赤字、以前年度结转资金、压减本级支出腾出的财力等渠道,切实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力度,缓解地方收入增长放缓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

  “预算报告体现了民生为本理念。今年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做好民生兜底工作等。”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

  “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也成为今年备受关注的话题。预算报告明确,中央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中央本级支出下降0.2%,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地方财政也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继续压减“三公”经费,严控会议差旅、咨询培训、论坛展会等经费。

  “在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为重要。在对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和重点领域切实保障的同时,对于‘六保’以外的支出要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财政资金要大力提质增效,通过改革和绩效管理等方式,把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切的感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少强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曾金华)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