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5月22日讯 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开启。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松桃苗绣公司负责人石丽平身着点缀着苗绣“鸽子花”的民族服装走上“代表通道”,讲述运用苗绣脱贫致富的故事。
传承松桃苗绣 让“鸽子花”飞向世界
作为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石丽平从2000年开始,经过8年时间,行程3万多里路,记录苗绣历史,收集苗绣资料。如何把苗绣技艺发展好,传承好、运用好,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08年12月,石丽平组建了松桃苗绣团队,由3名绣娘发展到今天4000多人,其中有下岗女工、留守妇女、返乡农民工。如今,苗绣不单单是妇女的特长,还有“绣爷”加入其中。
图为苗绣披肩。贵州图片库供图
石丽平将传统图案“鸽子花”与苗族文化、现代时尚元素充分融合进行创作,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据了解,松桃苗绣畅销67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松桃苗绣“鸽子花旋极图”被联合国作为礼品启用;2014年,石丽平的公司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就业创业示范基地”;2015年,松桃苗绣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石丽平入选“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铜仁市松桃自治县易地扶贫安置点育才社区鸟瞰图。贵州图片库供图
指尖技艺转化脱贫力量,助力易地扶贫搬迁
这些年,在石丽平的带动下,松桃苗绣成为牵动全乡苗族人的产业。苗绣还为易地扶贫搬迁的188万群众带来了新生活。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石丽平建立了100个易地扶贫工坊,传授苗绣技艺,带动4000多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去年“绣”出了6000多万元。据了解,现在像松桃苗绣这样的技艺,在贵州已带动了50多万妇女就业。
在代表通道上,石丽平动情地说:“我站在人民大会堂,为绣娘、绣爷代言,我的姐妹们看到我一定很高兴。我也诚挚的邀请大家去多彩贵州看一看,看看我们的民族文化的魅力,分享我们脱贫致富后的喜悦。”石丽平用实践证明:发展手工产业,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让非遗文化得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