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占斌:并未出现产业链、供应链向国外大规模转移

2020-05-22 09:0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2日讯(记者 马常艳)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国际上有个别国家鼓动本国企业与中国“脱钩”。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看受疫情影响尽管存在着产业链供应链外移风险,但并没有出现向国外大规模转移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于鹤章摄

  张占斌表示,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与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链都受到比较严重的冲击,凸显了维护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他认为,疫情可能对全球化走势会有新的影响冲击,但不会逆转世界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的基本方向乃至大趋势。

  为什么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看得这样重要?张占斌分析称,这是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品性和特点决定的。全球产业链(包含供应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连接起来的跨企业网络组织,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销售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的分配。全球产业链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依赖性,替代成本比较高。一旦破裂或转移,就有新的替代力量,再按原路径循环接续很难。这个循环系统环环相扣、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携手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就是防止世界经济进入衰退的关键之举,更是维护世界经济整体稳定的治本之策。

  张占斌指出,我国具有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贡献的能力。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是中国产业链的核心,与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磁石效应和规模经济带来的低成本能力,能够支撑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地位不会因为短期疫情影响而改变而动摇。

  “中国需要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更加需要中国的商品和服务供给。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综合优势不会减弱,只会增强,能够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贡献中国力量,也能为国际企业分享发展红利提供着中国机遇。”张占斌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

  张占斌强调,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产业链牵一发动全身。面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的风险,必须注重产业链安全防控建设。维护产业链安全既要重视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链,还要重视价值链、供给链、创新链和防护链,统筹布局、突出重点,把产业链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把握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与产业升级的规律,实现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产业链安全可控。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