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干部】为了小山村的父老乡亲――记山西省河津市清涧街道龙门村党委书记原贵生

2018-02-02 16:36 来源:人民日报

  图为原贵生(右三)在和村民聊天。新华社记者 詹 彦摄

“这些年,就是想打造一条经济循环的链条,走出一条产业升级的道路”

  山西省河津市龙门村,传说中鱼跃龙门的地方。如果把龙门村比作一艘前行的舰船,那么原贵生就是那个掌舵人。党的十九大代表原贵生既是村支书,也是龙门集团董事长,21年来,带着村民们将一个贫穷落后的码头村,一步步建成生态优美、共同富裕的“全国文明村”“全国十佳小康村”,村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

  20年前,民办教师出身的原贵生上任村党委书记时,全村仅有一座年产2.5万吨的焦炉,产值不过几百万元。2000年,原贵生发动全村党员群众集资入股,以村民个人股份14%的占比,建成一座22万吨的焦炉生产线。众人拾柴火焰高,焦炉厂的效益好,村民们尝到了集体经济的甜头。2003年村里兴建电解铝厂,村党委、村委会决定,从集体收益中拿钱给每个村民入一股。原贵生说:“厂子是大伙儿的,得保证全村分享到铝厂经营的成果,人人都是主人和老板。”

  在龙门村的经济成分中,集体经济占70%以上,堪称“命脉”:集体资产累计已超过10亿元,年产值超过20亿元,年上缴国家税金1.5亿元。集体控股、村民入股,成了龙门村的标签。也正凭借着集体经济,龙门村10年前就已成为小康村,但原贵生想得更长远。他说:“龙门集团不断探索,这些年,就是想打造一条经济循环的链条,走出一条产业升级的道路。”

  “我把龙门村的发展总结为‘四轮驱动’理论。”原贵生伸出了4个指头:“早些年我们是集体控股,但是纯集体控股一定时间内也影响发展。于是我们通过招商引资,从单一的村集体企业发展到集体、个人、联营、股份4种经济形式同时发展的混合经济模式。像吉普车一样用4个轮子驱动,不管什么样道路都能前行。”

  “我们希望通过发展旅游,让更多人了解这里”

  长于学习、不断充电。见到原贵生后,他刚从吕梁调研回来,“回来的路上就在想,人家那边的土豆产业那么好,我们应该怎么和他们对接,寻找适合的方式来发展种植业。”

  光“爱思考”还不行,还得敢干事。原贵生说话语速很慢,做出来的事却总让人刮目相看。多年前“四轮驱动”理论刚提出来时,大伙议论纷纷:“到底行不行,集体经济又不是走不下去了,为啥要引入外来的人?”

  原贵生力排众议。龙门集团先后与安徽黑钰集团合作,建成高端色素炭黑生产线;与国际大捷贸易合作,建成铁路专用线……经过和民企、国企的股份制合作,龙门集团不仅盘子扩大了,产业结构、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最近,原贵生脑子里还想着黄河边上的仿古村景区建设:这是响应山西省发展转型的又一力作。他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深爱着这片土地。他开玩笑说:“不是有句歌词吗,‘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龙门村这么有名,有大禹文化、黄河文化,这么好的文化招牌,我们希望通过发展旅游,让更多人了解这里。”

  “集体有了钱,才能让乡亲们过上美好生活”

  走进刚下过雪的龙门村,一群村民正在热火朝天地清理路面,他们胸前都佩有“共产党员”的徽章。

  “每逢吸收新党员,我们都要告诉他要真心实意为村民服务,事事起带头作用,而不能认为自己有特权,越是困难越要带头上。”原贵生说。

  龙门村从1996年开始,每年给村民办5件实事。截至目前,已全面实现了“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五个有”。他们建成了32栋水电暖等“八通”住宅楼,建成了高标准现代化的中小学教学楼,村集体为村民缴纳医疗保险,村民的住院医疗费用全部报销,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可领取150至190元不等的补助……

  “集体经济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原贵生“把准了脉”,“集体有了钱,才能让乡亲们过上美好生活。可以做公益事业、扶持老弱病残……”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