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20年“村晚”唱出“泥腿子”文化自信

2018-02-16 21:03 来源: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金鸡辞旧岁,瑞狗旺财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我给大伙拜年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笑口常开,福如东海……” 2月16日,大年初一上午10点,江苏省东海县黄川镇黄川村农民春节联欢会随着14岁的小持人王梓煜的开场白,拉开了帷幕,“下面,请欣赏由村民吴燕等人为大伙带来的舞蹈《红红的对联火火的歌》。”

  王梓煜的话音刚落,台下10名“大妈级”的村民身穿红色的服装,手持红色的手绢兴高采烈地走上舞台。音乐响起,演员们有节奏地舞动起来,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好!”“不错!”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

  “这样接地气的‘村晚’,咱们农民爱看。”在乌泱泱的人群中,56岁的村民李祖霞说,“俺一年都没错过。”早在1998年,黄川村28岁的文艺爱好者黄业江就自费买了台录音机,在村里举办了第一届“村晚”。“当时没有舞台,没有节目单,就是邀请村里十几个文艺爱好者在村头围着录音机唱歌给村民们听。”谈起第一届村晚,黄业江评价“一点都不正规”。

  但就是这么粗糙的节目,依然吸引了全村几百人前来观看。这也坚定了黄业江继续办“村晚”的信心。以后的几年里,为了让“村晚”正规起来,黄业江先后自费购买了话筒、功放、录像机、电脑、调音台、音箱、演出道具等。没有舞台,他就用4辆挂车拼装出舞台,再找来一个拉板车斜靠在舞台上当梯子。

  就这样,拥有2000多口人的黄川村“村晚”一唱就是20年。

  “中国的歌儿美美美,唱了一辈又一辈,插上翅膀她能飞,掺在酒里让你醉”。舞台上,由村民自编自导的广场舞《中国歌最美》正在火热演出,尽管上台表演的村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动作也不标准,但讲的是身边事,演的是身边人,唱的是心中歌,赞美的是新时代、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幸福生活,赢得观众不时拍手叫好。“以前村里春节期间没啥娱乐活动,基本都是打牌赌钱,自从办了‘村晚’后,村里打牌的人少多了,村里也热闹了许多,过年的氛围更浓了。”在现场观看演出的村党支部书记孙红杰,谈起20年来村民们精神面貌变化时,欣喜地说。

  伴随着“村晚”的精彩上演,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一起腾飞。黄川村由当初的不足10台运输车辆,到如今达到200多台,成为全镇“运输第一村”,每台车年收入突破10万元。拥有6台运输车的村民赵家有说:“现在大伙都忙着发家致富,玩的时间少了。这不,看完‘村晚’,下午俺就要带领车队送货到海南。”

  “不得了,不得了,没想到这台‘村晚’居然办得这么漂亮,虽然没有专业的舞台和演员,但能看到左邻右舍的表演,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有年味。”同样是黄业江“村晚”的“铁粉”,63岁的夏德玉老人在看完近3小时的“村晚”后,赞不绝口,“谁说农村泥腿子搞不好文艺?咱们村的这场不比城里的差!”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满溢着的农家风情、乡村记忆,让人对这台“村晚”和台上的“民星”刮目相看。“今年我们家孙女就因为节目不过硬,被刷了下来,没有上台演出。明年一定叫她好好练,争取上一次。”台下,夏德玉遗憾地说。

  “‘村晚’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平台,还能聚拢人心、增进乡情,为乡村振兴凝聚文化的力量。这样的春晚,我还要坚持办下去。 ”在现场,黄业江不停地忙里忙外,充满热情。从1998年组织第一届黄川村“村晚”开始,每年年初一或者初二,黄业江都会如约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办一场联欢会,请村民们上台表演,讲述村民自己的故事。20年间,黄业江“导演”的“村晚”参与演员从10人发展到90人,观众从100多人达到高峰时的4000多人,黄川村“村晚”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名片。

  53岁的本村村民张玉,已经连续十几年在黄业江的“村晚”上表演了。因为表情夸张、经常反串男性角色,她的小品总能让大家捧腹大笑。今年她又自编了一个名为《刁媳悔改》的小品参演。“小品里有婆婆、媳妇、儿子三个角色,我女扮男装演儿子这个角色,主要表现在婆媳矛盾中,儿子受到的夹板气,目的还是引导大家正确处理好家庭关系。”张玉说,自从有了“村晚”,她感觉每年过春节又多了一种希望和期待。

  在“村晚”演出现场,舞蹈、三句半、戏曲、小品等一个个节目土色土香又精彩纷呈,既“接地气”又“上档次” ,很多节目取材于身边的人和事,展示“土得掉渣”的内容,也体现出“农民也能演”的文化自信。“今年比去年更精彩,可以说老少皆宜,全村人都有爱看的节目。”在台下,村民孙佳鹏忙着用手机录小视频发朋友圈。

  交汇点记者 吉凤竹 通讯员 张开虎 谈翩翩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