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扶贫小组长” 带着奔小康

2018-02-04 14:07 来源:安徽日报

  “咱村有了扶贫小组长,他承包的大棚,优先让咱们去干活。 ”说这话的是萧县酒店乡赵圈村脱贫户冯新英。

  2月1日,在赵圈村一片小麦地里,一排排冬暖式大棚,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大棚里温暖而湿润,鸡蛋大小的西红柿挂满了枝头。

  冯新英和同村的宋月华穿着单衣,正在大棚里剪西红柿的杈枝。 “一天50元,活也不累。 ”宋月华说,“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了,对于咱们这样没啥手艺的人来说,已经很满意了。 ”

  去年,对于宋月华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经过评估考核,她家脱贫了。

  宋月华说,家里种了4亩西瓜,一年纯收入1万元;在村集体大棚务工,一年有1万元;去年9月,村里介绍到新疆摘棉花,2个月赚了2万元;年终村集体还分红得了600元……

  酒店乡是当地有名的果蔬之乡,不少村民有种植大棚蔬果的经验。赵圈村因地制宜,选择大棚蔬菜作为“一村一品”项目,产业扶贫为村出列、户脱贫提供了不竭动力。

  “村里利用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建了19个大棚,优先承包给本村村民。每年每个大棚要上缴1.5万元给村里,去年村集体收入首破10万元,成功实现出列。”村第一书记冯永斌说,村集体还对贫困户实施分红。经过公开评议后,按照一般户、特困户分为两类,前者一年至少600元,后者每户每人500元。

  去年底,冯新英家也脱了贫,农闲时,她在村集体大棚里务工,一年能挣到近8000元收入。 “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小组长带。 ”冯新英逢人就夸。

  原来,萧县创新帮扶机制,不仅每个贫困村有驻村工作队,还在每个自然村里选出一个扶贫小组长。在产业扶贫中,扶贫小组长发挥独特的帮扶作用。

  “小组长大都由村里的能人、大户担任。 ”在萧县扶贫局局长李红玲看来,仅靠驻村工作队,帮扶力量还是有限的,经过村民公开选拔出来的小组长,熟悉本村情况,有威信、有能力,打通了帮扶的“最后100米”,把帮扶责任落实落细。

  孙昌德就是带领冯新英脱贫的扶贫小组长。他从事蔬菜种植多年,去年一口气竞标承包7个村集体大棚。 “西红柿准备在春节后上市,那时候正好青黄不接,蔬菜价格不会低。”孙昌德说,他第一年承包3个大棚,赚了7万元,今年收入预测超过10万元。

  记者注意到,赵圈村的大棚都是水泥柱子、钢筋架子搭建,今年雪情较重,但对大棚几乎没有影响。

  其实,酒店乡前几年也办过扶贫大棚,但是当时建设标准不高,遇到雪情较重时就损坏了。所以,2016年在建设蔬菜大棚时,都是较高标准建设。 “长度为140米的大棚,每个造价大约10万元。当时有人提出异议,现在看来很值,能够用上10多年呢。 ”乡扶贫工作站站长杜龙升对记者说,扶贫既要建好基础设施,也要通过小组长示范带动,让贫困群众树立信心,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