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户掉队! 革命老区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

2018-01-18 22: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网络媒体走转改】不让一户掉队!革命老区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

  中新网安徽金寨1月18日电 题:不让一户掉队!革命老区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

  记者 李雨昕

  “如果我是你们镇里的贫困户,有什么方式可以让我脱贫?”面对这一提问,安徽金寨县白塔畈镇镇长吴飞胸有成竹,稍加思索便亮出这套精准扶贫“组合拳”。

白塔畈镇刘冲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李雨昕 摄

  白塔畈镇刘冲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李雨昕 摄

  “首先政府会给你安排公益性岗位,如护林员、保洁员,一个月给500元钱;其次可以考虑参与光伏入股或自建分散式光伏板,一年能收入3000元。”吴飞掰着指头跟记者算账,“另外还可以发展特色产业,种茶制茶养猪养鹅,我们政府也能提供技术支持。如果没有钱,还能申请小额扶贫贷款。”

  “这样算下来,一年的收入大概在2万元左右。”吴飞补充道,“如果你家里有地,还可以把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或企业,一年又能有些补贴。”

  这还不是白塔畈镇的扶贫“组合拳”的全部。除给予贫困户上述帮扶措施外,该镇还有住房安全、医疗、教育三大保障措施兜底,可谓编织出一张大网,不落下任何一个贫困户。

  白塔畈镇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其所属的六安作为安徽省贫困人口最多、分布面积最大、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被国家列为全国14个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刘冲村村民方克枝对此深有体会。前些年她家住在较为偏僻的楼板房内——这种房屋是预制板搭建而成,抗震级别低,安全性差;房屋附近都是泥巴路,出入都不方便,一下雨“摩托车都骑不进去”;吃水也有困难,没有自来水只能从土井打水,只要碰上下雨,井水都是浑的。

刘冲村村民方克枝给记者展示曾经住过的楼板房。 李雨昕 摄

  刘冲村村民方克枝给记者展示曾经住过的楼板房。 李雨昕 摄

  “之前村里没厂,也没产业,我2001年的时候还在广州打工,一个月也就挣千把块钱。”因为夫妻二人都在外打工,家里的地也荒了,收入不高,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

  2016年,刘冲村易地扶贫搬迁开始规划选址,当年11月份实现全部搬迁入住,切实解决了60户245人的安全住房问题。2017年,又有4户9人实现搬迁入住。与此同时,村里也搞起了服装厂、鞋厂,吸引村民返乡就业。

  现如今,方克枝的日子红火了起来。新家面积大约在210平方米,有个独立的小院,通了自来水,门前也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最重要的是,她在村里的厂上班,一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同村的种植大户,还能有额外的收入。

方克枝接受记者采访。 李雨昕 摄

  方克枝接受记者采访。 李雨昕 摄

  如果说方克枝的生活改变是源于异地搬迁扶贫,那么临近项冲村的胡代荣家,则依靠了更多帮扶措施的支持。根据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陈玉婷介绍,胡代荣家是重组家庭,丈夫年龄大,长子二类残疾无法工作,次子在上小学。

  政府为胡代荣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护林员,协助她家屋顶上安装了分散式光伏板,年入约3000元;同时发展产业,养鹅养猪,种植茶叶;在上学的孩子学费也申请了两免一补。

  作为白塔畈镇唯一的贫困村,项冲村的帮扶措施可谓“种类繁多”,陈玉婷对此如数家珍:每家贫困户都安排帮扶干部,要把政府的扶贫政策措施掰开了揉碎了说清道明;鼓励村民发展本土产业,帮扶干部要帮助销售农产品;帮助村民参与光伏入股或架设分散式光伏板,不动脚、不动手就能有收益;给予村民产业奖补,收入多,奖励也相应提高;此外还有提供小额扶贫贷款,帮助申报公益性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条件的,还能实现常年外出务工。

白塔畈镇安装的连片光伏板。许梦宇 摄

  白塔畈镇安装的连片光伏板。许梦宇 摄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长期以来,看病就医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尤其是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动辄高达数万、数十万元,不仅让贫困群众望而止步,还让更多脱贫人群因病返贫。对此,白塔畈镇也有保障措施。

  根据资料介绍,金寨县统一为贫困户代缴120元/人的新农合保险金,贫困户全面享受“351”及“180”综合医保政策;同时政府还帮助贫困户申报长期慢性病或办理残疾人证。而根据六安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贫困人口一个年度内在县级、市级、省级医疗机构住院个人负担不超过3000元、5000元、1万元。同时,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

  以项冲村村民申述发为例,去年,他因为脑梗在镇卫生院住院,十几天治疗花了2600多元,但自己实际仅出了176元。其他村民的慢性病常用药,取一次药也只要花几元钱。

  据吴飞介绍,截至2017年年底,白塔畈镇贫困人口还有474户748人,其中大部分是五保户低保户,项冲村也能在今年甩掉贫困村的“帽子”。下一步怎么办?陈玉婷语气坚定地说:“脱贫不脱政策,要让脱贫户在前一年脱贫的基础上,能够享受之前的政策,保障他们有同样的收入。”(完)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