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兰:一座库,28年的幸福长跑

2018-06-07 17:4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大家好,我是来自新疆销售的周庆兰。说起新疆,大家就会想到天池、喀纳斯、大峡谷,还能想到瓜果飘香。其实,新疆还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核心区。我们独山子油库作为新疆销售最大的油库,承担着40多万平方公里的油品保供任务。

  18岁我参加工作,被分到远离城市的油库。操作过管道泵、装卸过铁路槽车和油罐车,工作简单而枯燥,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我有了去学计量的想法。但男同胞对我说,“丫头子嘛,只能干点简单的活,看看阀门、搞搞化验就行了,计量是我们儿子娃娃干的”。我不服气,谁说女子不如男,我非要干出个样了!

  第二年,我就去学习了计量。那年冬天特别冷,两个师傅带着我上罐,前面的师傅走的很快,后面的师傅紧跟着我,我在中间,心里非常紧张,特别害怕,但也不敢说一声,只有硬着头皮往上爬。站在6层楼高的罐顶,我紧张的都不敢向下看一眼,心里直发慌,腿脚也发软,每挪一步都会听到大罐窟通的声音,心里更害怕了,双手紧紧抓住护栏,不敢松开,师傅看见我这样,在一旁大声训斥:“就你这胆量,还想学计量!”我这才战战兢兢地松开手,就这样开始,量油高、测油温、打密度,冬天里我竟然满头是汗,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虽然天寒地冻、罐高梯滑,但我还是反复登高操作、下尺练习,很快就学会了计量,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把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干成了!我成了建库以来第一个女计量员。

  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我走遍了油库每个岗位。我熟悉每一座油罐,清楚每一条管线,对油库所有操作规程都熟记于心。

  2012年,新疆销售成立仓储公司,对全疆油库实行统一管理。通过竞聘,我成为公司唯一的女油库主任。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要减员增效,从128人减到48人。我的同学、我的发小,还有手把手带过我的师傅,甚至还有自己的亲哥哥。我该选谁?最后,我还是以业绩和技能为标准,进行严格的考核,以成绩来决定所有人的去留。结果,家里人有大半年都没和我说过一句话,同学、发小也把我当成陌路。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大家陆陆续续适应了新的岗位、新的环境,也有了新的成绩,才慢慢地理解了我,我们库也是越管越好。

  油库人员减少了三分之二,工作量增加了三到四倍。当时,留给我的适应时间非常短,只有一天。为了保证油库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我连夜梳理了全部业务流程,按一人三岗排好岗位。但活多人少,还是忙不过来,天天手忙脚乱,我就像个救火队员,哪里缺人手就赶紧顶到哪里。每天的事情太多,生怕漏了什么,口袋里随时装着记事本,处理完工作后,再一遍遍巡查油库每个区域,保证业务正常运行。

  那段时间我压力非常大,整完睡不着觉,我每天告诉自己要以最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大家,我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大家的工作情绪。平常爱吃甜食的我,那时候就把巧克力当成了救命稻草,靠着它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面对压力,我们坚守程序标准,大胆创新,详细制定了75个岗位职责,优化了17个作业流程,实现了全员从单岗、双岗向多岗达标的转变。就这样,我们独山子油库在短短的3个月后就走上了正轨。

  我们坚持把“一岗精、二岗通、三岗会”作为油库岗位练兵的目标,激发大家崇尚工匠精神的学习热情,带出了标准卡尺计量员刘玉、金牌服务岗李强、最受学员欢迎培训师曹国森等一支叫得响的队伍。有了标杆,也就有了你追我赶的氛围。如今,油库计量和化验双证持有率达82%,高级工持证率达85%。先后培训全疆油库人员9批58人次,有16人走上了油库的领导和管理岗位。我们独山子油库,成为了新疆销售的人才孵化基地。

  在我心里,油库就是我的家,员工就是我的兄弟姐妹。2018年新年的一天,晚上10点,气温零下30度。当班员工发现锅炉水位持续下降,“管线爆裂了!”情况紧急,我二话不说就带着4名男同事爬进漆黑的供暖管沟。管沟一米深、八十公分宽,空间非常狭小。我拿着手电、弯着腰,手摸着管线,一米一米地找;在管线拐弯的地方像钻猫耳洞那样猫着腰钻过,最终找到了爆裂点。抢修结束时,已是凌晨4点多。员工宿舍暖了,大家的心也热了。

  有人问我,你28年钉在一个地方不挪窝,干的不烦吗?其实,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每当我走进油库,就像走进了熟悉而亲切的家,每当我穿上工装,就像穿上了制度和责任。虽然有时好好陪陪家人成了我最大的奢望,但28年的坚守,28年的奋斗,也让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这就是我28年幸福长跑的美好画面。我的油库,我的同事,是陪伴我长跑的同路人。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