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面对面]中国一招解决巴基斯坦电力短缺问题

2018-05-14 10:3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文字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一带一路·面对面》,我们的节目是由中国经济网和VSH新闻电视台联合制作,我是王世达晓彤来自中国经济网。今天来做客中国经济网演播厅的嘉宾是巴基斯坦国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谢赫·穆哈马德·夏立克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王世达,欢迎二位。

  我们先进入节目的第一部分,来看本期的热点新闻:来自中国一带一路网的消息:中巴联手为巴基斯坦"塔贝拉水电站"进行四期扩建工作。今年3月上旬,由中企承建的巴基斯坦塔贝拉水电站四期扩建项目首台机组发电。塔贝拉项目全面投产发电后,每年将为巴基斯坦国家电网输送38.4亿度清洁电力,能够满足20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这将极大的改善巴基斯坦电力短缺的现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塔贝拉项目只是中国与巴基斯坦能源合作的一个缩影,卡洛特水电站、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卡西姆燃煤电站等11个项目现在也均已开工建设,有390万千瓦电源项目于2018年底投产。二位怎么看?夏立克先生。

  夏立克:这是一个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之下长期的计划,会从2017年直接持续到2030年,我们投资了数十亿的资金,整个项目的发电量到2018年底会达到一万零五百兆瓦,所以这样一来就能够满足全国的需求,而且在三十个月当中,会逐渐的开始发电,而且这个项目会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面的开始运行。包括这个卡洛特电站其实也是在这个中巴经济走廊之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它即将也很快的取得竣工完成。

  王世达:是的,如果我们看一看中巴经济走廊的第一阶段,我们会看到夏立克先生提到的这些项目基本上都是集中在电力领域。如果我们再看一看早期的项目,其实大部分也都是在发电,包括塔贝拉,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塔贝拉之前我们还有一些火电站的项目,这些故事都能够给我们产生鲜活的印象,就是我们合作怎么样从梦想变成现实的。我们有传统的火电站,因为巴基斯坦其实在火电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投入,还有其他的一些新型能源,新型的电站,像水电站,太阳能发电等等。所以这些不同类型的电站,其实对于巴基斯坦未来的一个能源,发电的途径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描述。我想塔贝拉电站与其他的电站一起会为解决巴基斯坦电力短缺的问题做出很多贡献,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主持人:有预测说巴基斯坦将在三到四年间克服当前严峻的电力短缺问题,那二位对于巴基斯坦的未来在这方面有什么憧憬吗?

  夏立克:所以我想对于巴基斯坦人对于我的国家报有很大的希望,巴基斯坦政府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解决能量短缺问题,提升经济状况,并且提升当地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环境的发展,而且在很多方面也取得了成功,我们看到GDP的增长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一直都是非常强劲的。而且我们的电力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还有很多的友好的政策以及对于工业的激励,我举几个例子,它是在购买力评价方面的第26大经济体,人口是两亿,在人口方面是第三大国家,而且还有很多比例的人口是年轻人,这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多的劳动力。而且在后面的十一个国家,它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了主要的经济体。我们现在也是成为全球最强劲的十个新型经济体之一,我们在能源领域以及其他的领域刚才所提到的这些方面的投资和努力,我们也希望我们能够克服现有的这些困难,能够很快的克服这些问题,这样的话巴基斯坦的经济将会走入正轨。

  主持人:我们对于巴基斯坦的未来都感到非常的激动,我们现在看一下VSH电视台有没有什么问题。

  VSH:中国一直关注巴基斯坦电力改革的相关问题。然而,问题仍在恶化,中国应对发电项目采用什么样的检验标准,以确保每项工作均可按预期完工?

  王世达:我想提两点,第一点我们提到发电量,现在其实已经能够弥补它的缺口了,但是下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把这些新发电的量纳入到巴基斯坦国家电网里。另外就是巴基斯坦的国家电网已经建了三十四十年的时间了,一直在运营,已经开始老化了,所以这个电网的老化也是一个问题。

另外就是作为一个朋友来说,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他们的三角债务,像巴基斯坦的政府也在试图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减少三角债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据我所知还没有完全解决,形势有所好转,现在消费者需要为这种电费来进行支付,如果他们不支付的话,这个电力公司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的话对于接下来的公司也就没有盈利了,所以这个三角债的问题也是现在巴基斯坦需要解决的。

  主持人:夏立克先生,你同意吗?

  夏立克:我非常同意,这就是现在巴基斯坦能源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就像王世达教授所说的,但是我还想再谈一谈这个检查和审核的标准问题,我觉得巴基斯坦和中国现在的关系是最好的,但是两个国家是两个独立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方式,还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所以我们在巴基斯坦做项目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差异,我们在规划一个项目的时候,我建议要建立一个监督委员会,监督小组,他们可以定期对这个项目进行监管。然后来看看这个项目的实施有没有违背,或者偏离我们之前的规划,这个小组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有出现问题的话,就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且要保证这些类似的问题在其他心目当中不会再重复出现,我觉得这样的监督小组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项目的进展能够如规划进行。

  主持人:大家现在收看的是《面对面·一带一路》,下面进入第二部分,数字经济。统计显示,目前中国企业在44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的初具规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共计99个,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在建的75家合作区,累计投资254.5亿美元,占合作区累计投资82.9%,两位如何解读这组数据?王世达教授。

  王世达:我们看到这组数据,我们看到这些参与国家并且能够从中受益,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了解这些国家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需求,而现在中国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后,我们确实有一定的能力能够给这些国家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这样的话让两方的需求结合起来,共同构建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主持人:很多人认为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有效平台,两位对于这个观点怎么看呢?夏立克先生。

  夏立克:这个国际产能制造业的合作是很重要的,它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我们看到中国已经规划了很多的多边的经济合作区,包括在巴基斯坦,同时也建议这些当地的企业走出去,在这些国家进行投资,进一步推动这个“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也会让当地这些沿线国家进一步改善它们的经济状况,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生产,同时也能够改善当地人的生活水平。给他们带来新的技术,改善当地人的劳动力的技能。还有很多其他的互惠的效益能够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实施。

  主持人:您对于这些经贸合作区有什么预期呢?

  王世达:我认为这些境外的经贸合作区是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非常好的平台,对于这些合作区我们首先要有非常清晰的未来的纲要和规划,它们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设发展的一部分,包括电力设施,包括道路的发展,这个合作区能够给当地或者是海外的企业提供清晰的指南,来参与到这些项目进程当中。比如说在巴基斯坦,夏立克先生您肯定是对于这方面的情况比我更了解,现在我们双方也在协商未来的巴基斯坦工业合作区,工业园。我们会更好的利用联合制造委员会的会议,来了解巴基斯坦需要什么,巴基斯坦想要发展哪些行业来作为国家经济和出口的支柱,另外中国也要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中国有哪些产能可以支持巴基斯坦或者是转移到巴基斯坦的这些经贸合作区当中。

  主持人:谢谢两位的分析,好的,现在我们看看VSH电视台的问题。

  VSH:的确,由于中国和其它参与国启动了新项目,就业形势看起来确实很乐观。但如何能令不同族群的劳动者和平融洽地在一起工作呢?

  夏立克:我想到了一件事情,就是团队的建设,团队建设无论是在哪个项目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效的一个方法。如果你想建设一个团队的话,他们都是在这个团队当中合作,而不是作为竞争者在这个团队当中彼此的竞争。他们的努力能够带来最后的成功,那么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必须要彼此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彼此的信仰,彼此的文化,也要记住你们都是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所以我们首先必须要考虑到这些点在一起工作的时候,而更加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尊重彼此的文化,这样一来就能够实现成功。这个项目也能够为团队内部建设起比较良好的氛围。

  主持人:是的,中国也是多民族的一个国家,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我们有没有一些经验可以跟巴基斯坦朋友来分享呢?

  王世达:是的,我非常同意夏立克先生的观点,也就是说他说团队工作,团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来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有一件事情都是重要的,就是尽可能的去雇佣当地的民众来工作。这非常有意义,否则的话它们就会想到这个项目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呢?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增加当地的就业,雇佣当地的员工。还有就是中国的企业,在海外的这些企业也应当做到民族方面的一些平衡,可能你在一个省来运营,那这个省就有不同的民族,这样一来各民族之间的平衡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我还想提到就是作为当地的社区,也应当记住这是它们的利益所系,它们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国家整体能够获得很大的发展,当地的社区自然就能够随着国家来获得很重要的发展。那它们有的时候会把当地社区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主持人:您现在收看的是《面对面·一带一路》,下面进入第三部分,文化交融。"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接下来请看一个小片。

  VCR:中国唐朝僧人玄奘走过丝绸之路1200年后的一天,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先进入丝绸之路中国地段进行考古探险。丝绸之路上的许多珍贵文物便通过不断涌来的各国探险家之手,流向了这些国家的博物馆。今天,如果人们希望集中研究拍摄或欣赏丝绸之路中国故乡的文物,便一定要前往瑞典、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印度。

  似乎是西方人开启了丝绸之路的近代史,甚至丝绸之路这样一个术语都是西方人命名的。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使用丝绸之路一词,代替了曾经出现过的玉石之路、佛教之路等名称。

  从此以后,丝绸之路以其鲜明的形象性成为了这条已存在2500多年的古代商道的通用名称。实际上,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总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和人类民族迁徙之路。

  古北道,在地球北纬38度至55度之间,从中国内蒙古草原的河套附近向西北越过阿尔泰山沿额尔齐斯河穿过南西伯利亚草原,再往西到黑海北岸,南北两道是指在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

  青海道始自西安经青海省会西宁,从青海湖畔的吐谷浑都城,穿越柴达木盆地,止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现在人们所说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西域沙漠中的绿洲之路,这条路由东往西的延伸依次是,以长安或洛阳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和敦煌的古阳关西去,进入新疆后分成北道、中道、南道三条路线西行。北道经吐鲁番、吉木萨尔、伊宁前往里海沿岸;中道经楼兰、蔫耆、轮台、厍车、温宿、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地中海东岸地区;南道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且末、民丰、和田、沙车,翻越世界屋脊过阿母河到伊朗,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城,也就是西日东罗马帝国的首府。

  据专家考证早在2000年前,罗马贵族就偏爱来自东方中国比黄金还珍贵的丝绸服饰。直到汉代,丝绸都只有中国出产,这大大刺激了丝绸之路的发展,欧洲的黄金源源不断的沿着这条路流入中原的汉地,汉朝也因此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罕有企及的黄金时代。而丝绸之路则由此确定了其基本而牢固的内涵。

  主持人:夏立克先生,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在巴基斯坦人民当中是不是也很流行,您能不能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夏立克:是的,丝绸之路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对于巴基斯坦当然也是如此,王世达先生刚刚提到说它是当时的世界贸易的一个主要的贡献者,我想对于现在的这个“一带一路”倡议,其实也是如此。我们也是非常希望“一带一路”倡议就像古代的丝绸之路一样,也能够为我们创造很多的利益。在这个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播之下,中国的文化也传播到了全世界,而且中国同时也收获了来自其他国家的一些文化的精华,所以它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因素来连接当时的东方和西方。

  主持人:那您怎么看待古代丝绸之路对于全世界的影响呢?

王世达:在我看来其实文化的传播在长期上甚至更加重要,丝绸之路连接起了几个亚欧大陆上非常重要的文明,包括中国的文明,然后印度的文明,还有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还有希腊和罗马文明,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一些灿烂的文明和文化,它们彼此之间进行,通过丝绸之路来进行交流。而且还有一些西方的文化,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国,就像比如说伊斯兰教,它也是通过这条道路传播到中国的,所以说丝绸之路其实是一个文化和商业交流的平台,对于整个亚欧大陆来说都是如此。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来看VSH电视台的问题。

  VSH:在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时期,它也有多事之秋,那么最有挑战性的阶段是哪个阶段?中国人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王世达:我想我们一直都应当记住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行的期间,就是一个认知的差距,“一带一路”倡议它是很大的一个倡议,有十几个国家都参与其中,那可能它包括很多不同的合作的框架,但总体来说是很大的,它在实施的时候也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情况,比如说我们与巴基斯坦的合作项目就不可能跟其他的国家的合作项目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这样的认知差距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一点。也就是说我们举个例子,怎么样防止参与国的一些国家会受到一些错误信息的误导,那么比如说“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就不能够让一些错误的信息,一些伪造的信息来影响到我们这个“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想我们应当要非常的看重信息的透明度,而且也应当让当地的媒体尽可能的多参与进来,如果有了这样非常密切的互动,非常密切的接触,我想我们就能够防止这些认知差距的进一步扩张。

  主持人:谢谢,谢谢大家收看《面对面·一带一路》,也谢谢两位嘉宾,我们下期见。

  (完)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