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两会·改革新征程】推进军民融合,实现中国梦强军梦

2018-03-15 17:52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观点中国2018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三十

王传宝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3月1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强军目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了深刻阐述。其中重点强调,要扎扎实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自习近平任中央军委主席以来,在全国两会时,每年都会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梳理一下这6年来的讲话,我们会发现,军民融合是他每年都强调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主席对军民融合念兹在兹,也一直在着力强化军民融合的战略性推进。

  2017年,中央成立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习近平主席亲任主任。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列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明确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就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018年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等系列重要文件的通过,标志着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首次在“工作建议”中提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从习近平主席在此次解放军代表团上发表的讲话,我们更可以看出,党和国家把军民融合战略放在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习近平主席之所以如此重视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就是着眼于实现强国强军这一宏伟蓝图、构建一体化的战略体系考量的。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今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讲话中所强调的,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的必须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强国强军,就必须加强战略引领,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军地协同,加强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一些重大项目的成功,本身就是军民融合的产物,在一些地方,军民融合还成为经济的增长点。但不可否认,现在还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性因素。现行体制中仍有着明显的“碎片化”倾向,军地之间缺乏有效的体制联接整合,“多张皮”“多龙治水”的现象也很突出。军工开放不够、军民资源共享不够、科技成果转化不够等系列问题,还在制约着军民融合的融入度。逐步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需要加强国防科技创新的军民融合新体系,需要突出抓好重点领域科技协同创新,需要推动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强化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智力支撑。而要真正实现融合创新,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坚决打破封闭垄断的壁垒和藩篱。

  封闭壁垒和利益藩篱的背后,实际上有一个历史形成的既定的利益格局。如果这个“军民分离”的二元体制结构背后的利益格局不打破、不触动的话,要谋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不可能的。要打破制度壁垒和利益藩篱的制约,真正把国防科技创新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天地,将科技兴军的种子根植于社会经济科技沃土之中,则需要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营造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良好环境,更需要按照习主席说的“破坚冰、动奶酪”,在改革建立相关体制机制的同时,完成一些利益结构的调整。

  应该说,中央和各省市区军民融合领导机构的逐步健全完善,已经从体制上解决统一领导军民融合组织体制缺位的问题,这有利于保证融合需求的“总出口”与融合供给“总入口”的完整对接,有利于从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对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实施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和统一领导。但是,还需要综合运用党和国家坚强的意志力、融合需求的牵引力和市场的资源配置力,有效化解“要素强、系统弱”“指头硬、拳头软”等难题,真正形成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的强大合力,构建起支撑中国梦强军梦的强大物质力量。

  军民融合既可以为巩固国防提供战略支撑,也可以对经济发展释放动能,国防实力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世界各国都在军民融合方面各显神通。因此,可以说,挑战空前严峻,机遇就在眼前。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就是新时代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的动员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把打破利益壁垒上升到政治上的高度,上升到一体化战略体系建设的高度来对待。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决推进军民融合向深度突进。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涉及军地双方诸多领域,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军地各级要把学习贯彻《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摆上重要位置,不断深化认识,更新思想观念,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凝聚国家意志,举全国之力,军地同心一起推动落实。(责任编辑 郭素萍)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