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审议。习近平强调,“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过历史沉淀后真正的评价。
“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大境界,突出的是一种工作的持续,彰显认真负责的精神,要求领导干部从政创业要谋划长远,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为领导干部树立什么样的事业观、政绩观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塞罕坝风景。
一个宏伟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几代人一棒接一棒地不断努力和奋斗。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营造出1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生动阐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道理。党员干部只有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脚踏实地、履职尽责、甘于奉献,才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有所作为。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领导干部有了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如果政绩观错了,为了政绩而沽名钓誉,搞虚假政绩,不仅贻误党的事业,而且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大境界,要求我们的干部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政绩有显、潜之别。领导干部抓工作搞建设,既重显绩更重潜绩;既抓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工作,更抓看不见、费力大、周期长的工作;既抓眼前急需、立竿见影的工作,更抓将来受益、方便后人的工作,特别是基础性工作。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如果领导干部不去做幕后英雄、铺路石,甘于不求回报地奉献,就不会有显绩。红旗渠、三北防护林、塞罕坝等伟大工程,正是几代人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带领人民群众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创造出来的实绩,这种伟绩永远刻在人民心上。所以,领导干部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