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对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充满期待:多办利民实事 多解民生难事

2018-03-21 18:09 来源:经济日报

  题要:政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中央财政5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800多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超过4%,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450元,近6000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过去5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加。在财力紧张情况下,政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中央财政5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800多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超过4%,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450元,近6000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一个个具体的数字,勾勒出一张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代表委员们也对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充满期待。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贵州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过去5年,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70.8万人,平均每年减贫130多万人。减贫人数全国最多,减贫幅度位居全国前列。说起贵州的脱贫攻坚经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李建很是感慨:“就是四个字:苦干实干。贵州工作生活条件相对比较艰苦,所以一定要苦干;实干,就是什么事都要实打实地干,不能‘唱虚经、做虚工’。当前脱贫攻坚任务还很繁重,没有苦干实干的精神,就干不成脱贫攻坚这项艰巨的事业。”

  要想彻底脱贫“拔穷根”,必须摒弃“等靠要”思想。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说:“扶贫对象有两类,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我们要兜底。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就要让他们摆脱懒惰情绪,干起来,而不能只是等着要救济。”

  “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实施产业就业扶贫,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杨玉成认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深度贫困地区要解决好特色产业发展、务工就业等问题。此外,还必须做好建档立卡工作,不漏掉一个贫困群众,夯实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确保真扶贫、扶真贫。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与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相对应的,是居民收入的连年增长。5年来,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逐渐摆脱贫困帽子的贵州省,过去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4116元,年均增加800多元。谈起5年来的收入变化,左文学代表很是满意,但他认为还有提高的空间,“农村有很多资产有待盘活,还得继续努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幸福来得太突然!”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惠水县濛江街道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最爱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所在的社区搬迁户就业率达到了98%,很多家庭都买上了小汽车。

  坚持按劳分配,健全和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是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一贯秉承的原则。他认为,作为企业,要为员工提供一流的平台和出彩机会,更要让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经营管理人才在作出更大贡献的基础上获得相匹配的报酬,“人与企业共发展的管理理念,成就了晨光生物。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提升员工待遇,对创新创业人员按贡献给予报酬,努力实现收入翻番”。

  健康中国惠及民众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这得益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也得益于我们正在推进的健康中国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副省长李玛琳表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首先要普及健康生活,让人民群众获取更多涉及健康素养方面的科普知识和方法。其次还要优化健康服务,“近年来,云南省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落实预约诊疗、优质护理、日间手术、远程医疗、检验结果互认等措施,群众就医体验得到明显改善。比如,云南省实现县县通远程诊疗,大大方便了山区患者的看病就医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立医院副院长赵家军表示,当前,我国已经构建了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成效非常显著。但政策范围外个人承担的医疗支出,对于贫困群众而言依然是因病致贫、返贫的主要根源。他建议,一是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的医疗报销比例。二是放宽医疗救助范围,实现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微负担”。三是建立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兜底保障制度,对无力支付合规基本医疗费用的贫困人口,实行财政兜底保障。四是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付费范围,按通用名制定药品支付价格,鼓励使用质量安全、疗效可靠的国产药品、医疗器械,科学设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比例。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河北省委会副主委胡万宁表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将会几何式增长。胡万宁委员建议,相关部门应提前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提升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三科主任祝淑钗则认为,随着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势必会出现“护工荒”。要建立养老机构与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培养机制,对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训机构及学校实施资金补贴,从根源上解决从业队伍稳定性和专业性问题。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建立合理的薪酬待遇制度及晋升机制,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 丹 王新伟 常 理)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