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0日讯(记者李丹丹 专栏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意义更加重大。‘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与中国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他们就更容易接受倡议,更能够享受到‘一带一路’这个大政策、大背景下的‘优惠’,所以我认为非常有意义。”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任启亮就海外华人华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等话题,在政协驻地接受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任启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记者李丹丹摄
任启亮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搭建了一个互通互利、合作交流的崭新平台。这一倡议联动全球,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新的内涵。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参与的程度越来越深,参与的领域也越来越广。由此可见,这个倡议是符合沿线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发展需求的,是符合各国人民和政府愿望与期待的。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任启亮告诉记者,他之所以非常关注“一带一路”建设,与自己的工作密不可分。“我长期在国侨办工作,与海外华人华侨联系密切。这些沿线国家也恰恰是我们华人华侨分布较为集中,就业的行业领域较为宽泛,而且融入当地社会程度较高的国家。”他表示,这些国家和我国的交流已有悠久的历史,交流的领域也很广泛,不仅是在经贸文化方面,在旅游教育甚至通婚方面都很普遍。“他们已经融入了当地,深度参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与当地的文化深入融合,实际上已成为当地社区百姓中的一员。”
在任启亮看来,这些华人华侨最大的特点在于,他们在海外有着丰富的政经人脉关系,同时他们心系故里,与祖国有着亲缘和文化的纽带,所以他们能在当地与中国的政府、民间搭起桥梁。“改革开放后,这些华人华侨在中国的经济参与度也很高,因此,他们就更容易在当地经济领域找准切入点,发掘好渠道。海外华人华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能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他们在这方面是很有优势的。”
任启亮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由于历史、文化、法律、税务和商务环境等方面差异,往往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我们常说,人有水土不服,企业更是如此。如果水土不服,在国内发展的好,在当地就不一定行。”任启亮认为海外华人华侨作为可信任的重要资源,能够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重要帮助。“因为华人华侨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文化相通、血缘相连、情感相近,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遇到问题时可通过他们去接触去了解,他们能够起到帮助沟通和协调的作用。”
“另外,我们要看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经济合作的倡议,同时也是为了让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之间更好地发展友谊,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各国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任启亮说。
谈及怎样面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任启亮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载体就是海外华人华侨。“因为他们生活在当地百姓中间,他们懂得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而且能讲述得更生动更具有说服力。从而真正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生根。”
“讲故事要会讲,要讲到人心里去。另外一方面就是海外华人华侨自身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中国故事,不仅要听,更要吸引他们去感知。其实在海外看中国,他们从媒体看,从书本上看,从方方面面来了解,但最重要的还是看身边的人。如何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把中国人民优良的形象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在海外的华人华侨都是中国的形象代言。”任启亮说。
更多报道请见 “将改革进行到底——2018全国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