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莫开伟认为,推出“一行两会”金融监管运行体制,就目前而言,同我国金融业监管的现实需要基本适应。“一行两会”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很长时期我国金融业监管体制运行的新格局。此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将对推动我国金融业向制度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迈进起到重要作用。
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该方案显示,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酝酿已久、也让全国民众期盼已久的中国金融业监管体制改革终于浮出水面。“一行两会”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很长时期我国金融业监管体制运行的新格局。我们要对此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大行动抱以赞赏,为中央政府迈出新时代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喝彩。毕竟这一切来之不易,也得益于数十年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努力实践和大胆探索得出的宝贵经验。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克服金融业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各种新问题,为从根本上遏制金融市场乱象夯实制度保障。此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将对推动我国金融业向制度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迈进起到重要作用。
应当说,推出“一行两会”金融监管运行体制,就目前而言,同我国金融业监管的现实需要基本适应。此前,我国地市和县一线保险业监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保险市场存在的乱象较多,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较多。“两会合并”之后,这种监管现状便可得到有效扭转,保险市场的准入关将被把严,保险市场主体的竞争也将趋于公平规范。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市场前几年推出的一些保险产品失去规范约束,潜在投机和风险隐患较大,比如放开万能型人身险最低保证利率,后又放开分红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保险资金的运用失去约束,几乎可涉足所有领域,尤其是放开民营保险公司,不合格的资本趁机浑水摸鱼。而一些资本大鳄大肆售卖万能险、恶意举牌上市公司、违规进行海外投资,不仅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还严重冲击了我国资本市场秩序,威胁到国家金融安全,形成了重大风险隐患。“两会合并”之后,这些问题有望得到彻底根治,推动保险资金脱虚向实,服务好实体经济。
此外,“一行两会”金融监管运行体制,在确保资本市场监管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不仅提高了人民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统筹、引领和驾驭作用,形成监管主心骨,而且更好地体现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监管意志,使金融监管的权威性得到进一步树立。
不仅于此,这一举措还将“制定监管规则”与“执行监管规则”进行了明确划分,更好地体现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行为监管两种不同监管功能,使监管责权利更加明确与对等,有利于各监管主体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消除过去监管功能紊乱和重叠的现象,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消除监管内耗,有效整合监管资源,形成相对强大的监管合力,从而更好地将我国金融监管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揭开金融监管新局面,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
显然,金融监管迈开的这一步至关重要,全社会应给予其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我们期待下一步更大力度、更深层次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到来,让金融监管体制全面适应新时代金融业运行发展的需要。(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莫开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