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玲代表: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基金 弘扬传统文化

2018-03-09 17:5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 王璐瑶专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包罗万象,不仅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民俗、一种习惯。非遗是一种具有特殊地域性、代表性的产物,是先人留下的一种文明。非遗看似是一种文化,实际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两会期间,来自黑龙江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璐瑶摄

  孙艳玲表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目前仍然有一些问题对传承保护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比如,对非遗认识程度有待提升,管理保护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管理工作还不到位。对此,她建议国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检查落实,重点检查各级政府在非遗管理部门人员配备、资金支持、设备配置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同时,出台非遗项目具体管理办法。

  孙燕玲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发展的这段时间,并不缺乏挖掘省级、市级的项目,而是缺少挖掘乡级、村级、镇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没有相关政策,这种想法很难实现。所以,她建议政府建立市级非遗名录专项保护启动资金,按照国家和省规定依次递减的原则,给予每个市级名录项目和传承人拨付专项启动保护资金和专项传习资金。

  此外,孙艳玲还建议,将非遗带入幼儿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精髓教给孩子,孩子们会第一时间延续这种习惯和精神。因为,非遗不仅仅是传承记忆,更重要的是弘扬一种精神。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