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小秋委员:应建立国家级戏曲剧本基因库

2018-03-07 14:4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魏金金专栏)传承京剧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欣赏京剧的艺术魅力,是每一位京剧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迟小秋结合40多年的从艺经历和多年的院团管理经验,就新时代如何坚持文化自信,传承发展国粹分享了几点自己的独特感受。

  资料图片:京剧演出剧照

  迟小秋谈到,首先继承、弘扬好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不能忘。作为国粹,京剧饱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鉴于此,建议国家建立国家级戏曲剧本基因库,发扬古代乐府采诗的传统,把流散在全国各地不成体系的各种唱腔、剧本、道具、服装等,以及几乎失传的剧目资料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系统收集,像保留植物种子一样将它们保存起来,通过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地有效整理。”迟小秋如是说。

  其次,文化根植于实践,具体表现在艺术创作上,对于每一位戏曲创作者来说,应该善于发现、挖掘今天的生活,并以此作为创作的素材,继而推出具有现代风貌的艺术作品。

  “有些人主张京剧要原汁原味,一百年前怎么唱,今天就怎么唱。这其实说对了一半,今天‘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其精髓,因此,建立基因库应该‘求原汁’,不能胡乱添加。但是光这样还不行,京剧最终是要走进现代生活,因此我们要两条腿走路,既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也要大胆探索创作。”迟小秋接着谈到,近年来北京京剧院先后创作或联合创作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新编京剧《赤壁》等优秀剧目,国家京剧院首创现代京剧《西安事变》等优秀剧目,均获得市场广泛好评,推动了中华文化推陈出新。

  再有,创作既不能忘了源头,也不能忘了归宿。所谓源头就是要传承好京剧独特的美学特征,归宿就是积极反映现代,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同时创作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市场和票房。“我觉得还要运用精湛的艺术魅力来传递正能量,激励人民向上、向善。”迟小秋最后这样谈到。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