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喜迎十九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

2017-10-14 15:57 来源:央广网

  作者:唐爱军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理想信念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着眼于如何坚定理想信念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

  一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掌握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些人之所以理想信念出现问题,关键还是世界观出了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导致一些人不能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主流和发展趋势,进而不能建构、培植自己的精神家园,特别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更是如此。解决这些问题,急需加强理论学习,打牢历史唯物主义根基。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党员干部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一看家本领。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第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指出,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领会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认识和准确地把握“三大规律”,才能坚定理想信念。

  6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四种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要言之,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自觉地坚定理想信念。

  二要抓好党性教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2013年4月1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

  第一,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中国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习近平同志多次通过古人的“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来说明历史、历史观的重要性。党性教育就是要从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第二,向榜样学习,尤其是学习革命先烈和革命领袖的坚定信念和人格风范。

  第三,以党的作风建设为切入点,践行党的宗旨,增强党性。

  第四,自我学习、自我锤炼,自我修炼,坚持政治定力,抵制各种诱惑。

  三要抓好道德建设,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习近平同志指出:“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政治信仰与道德人格有着内在关联。

  从坚定理想信念角度来看,抓好道德建设,有两点是比较突出的:第一点就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一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生活腐化,根源就在于一个“私”字。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关键就在于要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至少是做到公私分明、先公后私。第二点就是自觉净化“生活圈”“交际圈”“朋友圈”,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

  四要实干兴邦,将“顶天”的理想和“立地”的行动统一起来

  忘记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实际工作空谈远大理想,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共产党人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论者,我们要头顶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实现我们的理想目标添砖加瓦。

  习近平同志提出是否具有理想信念是有客观标准的,而这一客观标准实际上主要就是指勤勉的工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勤勉地为党工作、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就是理想目标明确、信念坚定的具体体现。

  五要强化理想信念的体制机制保障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治党”的一大特色,就是将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结合起来。

  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主心骨’,纪律规矩是‘顶梁柱’,没有了这两样,必然背离党的宗旨,做人做事就会走偏走邪,思想就会百病丛生,人生就会迷失方向。”从思想建党角度来看,坚定理想信念不能停留在“说教”层面,需要纪律规矩这样的“硬约束”,需要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支撑与保障。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袁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