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全面开放如何迈向更高层次

2018-03-14 15:23 来源:经济日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动全面开放迈向更高层次?代表委员们认为,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走出去”要坚持高水平、高质量,“引进来”需要在引进人才、技术等方面多下功夫,引资更要引智。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我国始终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扩大对外开放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也给世界带来重大机遇。“40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求‘走出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与当地老百姓互利互惠。”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自明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指明了方向。”刘自明代表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状况参差不齐,有的国家还没有高速公路,他们有改善基础设施状况的强烈愿望,这一方面要靠当地自主融资建造,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和地区也会引进国际资本,这就为有经验的承包商提供了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也谈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拥有广阔的发展市场,通过“走出去”可以实现产品、技术的提档升级。“去年底,新希望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完成了对澳大利亚真诚宠爱宠物食品公司的收购,就是通过‘走出去’把国际上一些具有优势的产品、技术、品牌与中国市场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刘永好委员表示,得益于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新希望集团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成功,“在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甚至在埃及、南非都设立了公司,新希望不仅在当地扎下根,把中国的生产能力输出,也让当地百姓享受到了来自中国的优质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通威集团已经在孟加拉国、泰国等多个国家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企业生产的新能源电池在土耳其、印度、澳大利亚有不错的销量。一家企业要‘走出去’应对竞争和挑战,让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就必须突出比较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刘汉元代表说,以前四川“走出去”的主要是外包工程、输出人力,现在输出的重点已经转向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

  引资更要引智

  与过去只重视引进外资不同,现在的“引进来”,不仅要吸引资金,更注重吸引人才和技术。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5年来,外商投资结构优化,高技术产业占比提高一倍。加大引智力度,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增加40%。这正是得益于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充分实现了合作共赢。地处西部的四川已经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成都也成为吸引外资的‘宝地’。”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新有说,去年2月,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企业格罗方德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12英寸晶圆生产项目布局成都,建设格罗方德在全球投资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生产基地。“四川是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我们希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能从‘点’到‘链’,通过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产业链上的企业到四川投资,这其中必然涉及很多国外优秀的人才和团队,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十分重要。迎着国家不断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的‘东风’,四川还会继续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陈新有代表说。

  在“招才引智”方面,武汉以4个国家新基地为依托,吸引外资的同时,更注重吸引人才、技术集聚。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万勇表示,武汉以存储器、商业航天、网络安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4个国家新基地为牵引和依托,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之一就是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这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一个基地。”万勇代表说,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网络安全学院为切入点,武汉将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云计算,构建特色数字经济体系。

  万勇代表介绍,为进一步吸引人才,武汉将陆续在海外举办世界500强及知名外资招商大会暨武汉校友“资智回汉”系列活动,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未来高成长性企业等落户武汉。2018年,武汉计划引进4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22名诺贝尔奖级、世界领军型产业科学家,打造“大学生人才—高层次人才—顶尖人才”的人才格局。

  推动高水平开放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中国还是要吸引外资,引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更注重借鉴国外的管理、供应链、品牌等方面经验。

  “走出去,还要走得好。”刘自明代表认为,这需要广泛学习研究国际市场竞争规律、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熟悉当地的人情政情,尊重当地民俗习惯。“要有国际思维和国际胸怀,不能把自己的习惯强加于人,要尊重项目所在国的规矩、规则、规范和标准。‘走出去’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就像一个厨师一样,别人请你到家里去做菜,你得尊重主人的口味和习惯。”刘自明代表说。

  对于企业“走出去”,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詹纯新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做主、做深、做透”。“做主”是指,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用包容的心态和姿态求同存异,理解、接纳不同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要在战略上把握住话语权,把收购的企业纳入整体战略管控体系中;“做深”是指,既要深度认同,又要深度协同,企业要遵循“本土化”原则,用负责任的行为赢得收购企业和当地社会的认同,还要遵循“包容、规则、责任、共创、共享”等共识,形成技术、市场、产能等全方位的协同机制;“做透”指的是,企业“走出去”以后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通过提升能力、挖掘潜力,把海外布点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果静 刘 畅 熊 丽 周 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