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直抵人心的“一米团”

2018-01-03 21:5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直抵人心的“一米团”

  ——河南开封让扶贫政策深入人心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仲鹏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目前,开封市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高潮,打好脱贫攻坚战,让扶贫政策深入人心正是十九大精神在开封落地生根的典型缩影。

  2017年12月22日,冬至,数九的第一天,但阳光很温暖。开封市祥符区委、区政府组织的扶贫政策对接落地“一米团”来到该区范村乡赤仓村,该区公安、民政、残联、教育、金融、住建、医保等部门,就户口办理、低保五保、残疾证办理、教育补贴、危房改造、医保报销、金融扶贫等扶贫政策进行了宣讲,并现场答疑、登记、办理。这是该区扶贫政策对接落地“一米团”第五次来到该村开展扶贫政策宣讲活动。

  扶贫政策“棚架”难解群众“饥渴”

  在脱贫攻坚推进过程中,开封市委、市政府了解到,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部分群众对各项扶贫政策了解不够全面,不知道自己应该享受哪些帮扶政策。另外各部门不能真正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宣传本系统的扶贫政策,只是被动地坐等群众上门咨询、办理业务,不接地气,存在着政策“棚架”现象。同时,驻村扶贫干部与贫困户、群众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沟通议事机制,不能及时处理好本村脱贫攻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祥符区刘店乡束庄村贫困户孙孝礼身患脑血栓,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由于不了解政策,一直没有办理残疾证,更没有享受到残疾人应享受的待遇。

  针对少数乡村扶贫政策宣传和落实还存在死角、盲区的问题,为有效解决扶贫政策“棚架”,打通阻碍扶贫政策落地“肠梗阻”,开封市委、市政府从基础入手,从细处着手,探索成立了“扶贫政策对接落地一米团”,通过定期组织扶贫政策现场宣讲、现场解决问题,加大政策落实力度。2017年6月,开封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祥符区开始开展“一米团”宣讲试点活动。

  扶贫政策落地生根 “一米团”广受欢迎

  开封市祥符区“一米团”设有团长1名、副团长3名,共有10个政策宣讲组,84名成员。成员从与贫困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区人社、住建、民政、教体、公安、金融办、残联、妇联等单位选调。“一米团”由区扶贫办负责组织协调,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把最新的扶贫政策宣传到基层,落实到贫困户。

  “一米团”深入到全区71个贫困村和贫困户较多的非贫困村,结合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实际,围绕大病救助、教育资助、扶贫贷款、危房改造、残疾证办理、低保五保申报、无户口人员登记等中央和省、市、区出台的各项扶贫政策进行集中宣讲。宣讲活动深受贫困户欢迎,“一米团”每到一处,当地群众都热情高涨,早早等候在台下,宣讲结束后宣讲员都是被围得水泄不通,贫困户你一言我一语咨询不断。“一米团”在巡讲中针对部分残疾人行动不便的情况,通过区扶贫办协调区残联成立了两个便民办证小组,到贫困户家中免费办理残疾证,孙孝礼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同时,“一米团”还将贫困户所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集中收集,每轮宣讲后分类整理,第一时间转交区扶贫办,由扶贫办向相关单位下发问题清单,督促及时解决。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减少环节、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

  “一米团”全市开花 群众受益

  祥符区“一米团”取得试点成功经验后,开封市委、市政府及时在祥符区召开现场观摩会,安排部署全市推广“一米团”活动,提升了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融洽了干群关系,全市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和落实的满意度普遍提高。尉氏县大马乡马古岗村贫困户马占福说:“俺媳妇看病在县医院花2万多元,后来经过四次报销,实际上俺最后就花了1000多元。宣讲团来到俺村,讲得可好哩,以前还真不知道看病还能多次报销,看病的钱大都是俺借的。真得感谢政府,现在媳妇的病好了,又没花多少钱,俺可以放心出去打工了。”开封市杞县“一米团”在全县20个贫困村已经进行了四轮宣讲,在非贫困村也安排了两轮宣讲。

  目前,开封全市“一米团”共举办了811场扶贫政策宣讲会,听讲群众达6.28万人次,共印发《扶贫政策明白手册》、各类政策宣传页等资料19.5万份,发放教育补贴10015人,实行危房改造484户,为877户办理了低保、五保,为2300多名贫困人口办理了残疾证,为17000多名贫困人口进行了免费体检。脱贫攻坚政策落地“一米团”宣讲活动,帮助和指导贫困户充分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扶贫政策,提高政策的知晓率,有效解决扶贫政策“棚架”现象,打通阻碍政策落地的“肠梗阻”,开通政策直通车,让贫困群众知晓各项扶贫政策,享受到各种脱贫红利,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03日 03版)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