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新时代的用人导向:重用敢于担当型干部

2018-04-17 22:18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唐任伍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理论新视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大批有能力、敢担当的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去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要敢于担当,并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百姓装在心中,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政治担当,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抓紧抓好管党治党这件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成为敢于担当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和一面镜子。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风格中的鲜明特色。党员干部要有看齐意识,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做一个有担当精神、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人。

  新时代需要敢于担当的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领导干部是各项工作的先行者、推动者和落实者,是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既履行领导责任又落实示范责任,既要勇于担当,还要乐于担当,更要善于担当。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芦衣顺母”“举贤不避亲”“负荆请罪”等历史故事,都体现了中华儿女为国家为民族敢于担当的精神。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中国之所以兴旺发达,关键在于有一大批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刻,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际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大国之间地缘政治竞争导致国际关系不确定因素增多。在国内,中国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敢打攻坚战、敢趟深水区,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面对前进道路上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以战争年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胸膛堵枪眼的胆量和勇气,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坚持,迎着困难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不平凡业绩。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成千上万的困难与挑战,是计较个人名利、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还是爱民如亲、敬业奉献、担当有为,这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的试金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为官避事平生耻”,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尚且有如此的境界,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更需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体现着共产党人的胸怀、勇气和格调。

  “五个敢于”有何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对敢于担当精神的内涵作了“五个敢于”的高度提炼和深刻阐释,即“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五个敢于”就是新时代党呼唤、人民期待的敢于担当型干部特质的具体表现和要求。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就是要对那些否定党的领导、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历史、中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对否定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娱乐化、随意化倾向,对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和腐败堕落、腐化变质的腐朽生活方式,敢于批评;对一些西方国家大肆输出西方意识形态,鼓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利用所谓的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现象,敢于回击。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发声,敢于亮剑。如果在这些大是大非面前缄默无声,做丧失原则、不讲立场的“老好人”,就是妥协纵容、渎职失职,就是对党和人民的犯罪。

  “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就是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与各种矛盾、各种困难作斗争的过程,处处铭刻着敢于迎难而上、动真碰硬的奋斗足迹。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困难,迫切需要党的领导干部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破除“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着走、碰见困难躲着行”“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庸人哲学,树立面对矛盾和困难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断寻对策,积极解难题。

  “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就是在紧急关头、关键时刻没有怯懦,勇敢地站出来、顶上去,当好中流砥柱,成为一面旗帜。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敢于担当不仅要体现在平时工作中,更要体现在紧急关头、关键时刻。在革命历史进程中,无数敢于担当的共产党人为了老百姓不再受苦,为了革命事业,为了让新中国早日屹立东方,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挽危难于水火,救黎民于倒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关头,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干部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冲在前面,干在前面,表现出了敢于担当的坚强意志。

  “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就是以直面失误的坦荡胸怀,不退缩、不推诿、不躲闪,勇于正视错误,勇于担当责任,奔着问题去,揪着问题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党员干部,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业,缺乏可以遵循的现成经验,需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摸索的过程中失误不可避免,关键在于面对失误是否敢于承担责任,是否不推责诿过,愿担当、能担当、善担当,这是对领导干部胸襟、品行、能力、素质的综合考量。

  “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就是坚持原则、充满正气,对那些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歪风邪气敢于动真碰硬,敢抓敢管敢批评,不做一团和气的“老好人”。纵观党的历史,党内政治生活充满正气、充满活力,少不了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一身正气。无论是遵义会议、延安整风运动,还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之所以影响深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内不搞“一团和气”,敢于进行思想交锋,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但自己要始终保持坚强的党性和坚定的信念,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用自己的“一身正气”压倒一切歪风邪气,关键时刻还要敢于批评、敢于较真碰硬,不给歪风邪气滋生和蔓延的机会,从而让坚持真理、明辨是非、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成为常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让敢于担当的干部在新时代有为有位

  敢于担当是一种重要的领导素质,体现着领导的内在修养和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全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又大刀阔斧地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四个自信”进一步深入人心,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进入新时代,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地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的领导干部选拔出来,才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一是要形成重用敢于担当型干部的用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前所未有,攻克体制机制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关键要有一支敢担当、善担当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将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作为选拔、任用、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一个担当可贵、担当光荣、敢于担当的政治生态和舆论氛围。

  二是为敢于担当型干部加油鼓劲、撑腰壮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风险大、困难多。干部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冲锋在前,很容易遭遇挫折、走弯路、犯错误,也很容易得罪人、被误解。因此,各级组织部门要“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一方面,要将敢于担当型干部安排在关键岗位,让他们有职有权、有为有位,为他们创新发展、敢做敢为提供舞台,给予他们足够的保护、支持和褒奖;另一方面,对这些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求全责备、吹毛求疵,而是多看主流和成绩,鼓励改革、宽容失败。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鼓励也不是放纵。干部身上出现缺点和不足,也不能熟视无睹、放任自流,该提醒的提醒、该指出的指出、该批评的批评,要“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坚决防止他们头脑发热,把“折腾”当“改革”,从而不让小问题演化成大毛病,促进敢于担当型干部健康成长。

  三是建立有利于敢于担当型干部成长的制度机制。担当决定落实,落实决定成效。改革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各级组织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更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机制。首先要建立敢于担当型干部评价标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敢于”为基础制定评价标准,为敢于担当型干部画好肖像、量准尺度,为识别、培养和使用敢于担当型干部提供科学依据;其次要根据评价标准运用好敢于担当型干部考评机制,推荐干部有担当考量、考察干部有担当内容、选拔干部有担当标准,通过自评、干群评价等方式对干部敢于担当的品质进行考核,并可进行等次划分和相应奖惩;最后要加强敢于担当型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把敢于担当的精神贯穿到常态化制度化的培训教育中,引导领导干部找出自身问题并解决问题,做敢担当、勇担责的好干部。

  四是为敢于担当型干部的成长解除后顾之忧。担当决定事业的成败,敢于担当型干部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宝贵资源,他们往往奋斗在工作最繁重、矛盾最尖锐或条件最艰苦的第一线,党和政府应该多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为他们提供“上送式”顶岗学习、“下派式”挂职锻炼和“互动式”强化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有所作为和有所不为、领导上评和群众下议、定性与定量考核的关系,给他们平台,压他们担子,减少他们的委屈和伤害,不要让他们流汗流血又流泪,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