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0日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表示,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思想,科学把握其目标和重点,在理论上深入探讨,实践中不懈探索,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一、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就要加快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包括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等;使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就要落实好中央出台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改善融资服务,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使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就要落实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使经济发展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资本配置优化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期望,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一是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统一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提高便利化服务水平;完善企业退出机制;为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环境。二是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清除统一大市场障碍,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推动市场开发共享,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重点领域市场监管,依法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强化竞争执法力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推动质量监管,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三是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加强日常消费领域、新消费领域市场监管,加强重点人群消费维权,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健全消费维权机制。
三、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合理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蛋糕”做大,才能为人民群众分得更多创造前提。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改革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分配秩序,打破行业垄断;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是在再次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振兴农村经济,加大扶贫力度,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实现普惠民生。
四、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城乡融合发展是对城乡优势资源的统筹利用,以及对城乡各自偏颇和缺点的规避。城乡融合的发展过程是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大发展、大流动,涉及到各类主体、各项制度,关系到方方面面、千家万户,没有高效率的配置方式,就难以实现融合发展的目的。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实现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作好“人”“钱”“物”等多篇文章,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统筹解决好城乡发展各自面临的重点任务。建立健全引导城市产业、消费、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体系,推动城乡互动、产业融合。陆海统筹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方针,我国陆海统筹战略的实施,要重点围绕陆海国土开发空间布局、资源开发、产业发展、通道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五大方面的统筹协调展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各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化区际分工;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进而实现各区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将对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五、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国要强化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治理,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同时,建立绿色发展经济体系。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把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民生实事,以切实有效的新思路、新举措,打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的亮丽风景,建设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六、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互利共赢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始终秉持的时代理念。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互利共赢是引领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理论创新,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多元平衡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始终把握的内在特征。不仅要重视出口市场多元化,也要强调进口市场多元化;不仅要重视引资来源多元化,也要强调走出去市场多元化。安全高效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要求。维护经济安全,最根本的是要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权。促进对外开放从注重规模速度向讲求质量效益转型,从依赖外源动力向立足内生动力转变,从扩展市场广度向挖掘市场深度跨越,从发挥低端要素优势向形成高端要素新优势提升。
七、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本质要求,就是在经济活动中遵循和贯彻价值规律、竞争和供求规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上是遵循这一规律不断深化的,因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够有机结合。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注入蓬勃生机和发展活力,社会主义为市场经济提供崭新境界与制度优势。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无边界的,更不是说市场是万能的,政府可以撒手不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功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有效的政府治理不仅不能削弱,还要进一步加强。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因为坚持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的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整体,这意味着某一领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其他领域的利益为代价,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体系内的各个小体系相互影响、制约,也相互促进,所以,在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实现整体利益最优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目的。中国的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认真认识和总结这些规律,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十分重要。
(作者系济南市委党校马列研究所教授)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