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领导干部履职尽责问题再次特别强调:“必须做到责任过硬,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这种钉钉子精神,既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传承赓续的精神品格,也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应有的领导素质和作风,体现了新时代推进党的“四个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一
“钉子精神”,源自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的一段著名论述。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会上谈到学习时,曾有一段形象的论述。他说,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就可以挂衣裳了,这其中就是一个“挤”和“钻”的功夫。对于一些同志反映学习没有时间的问题,他说这就好比木匠用钉子向木头一“挤”,木头让了步,就成功了,工作再忙时间也可以“挤”出来,这是个办法;有的同志反映基础太差、学习太难、看不懂,他说就要像木匠用钉子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多看看,不懂的东西就懂了。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清了共产党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应有的钻研精神和拼搏态度,教育了我们党的各级干部,也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同志结合新时代新情况,把“钉子精神”提到了新高度,提出了“钉钉子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多个重要场合多个重要讲话中,都强调要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如“要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些“钉钉子精神”的形象比喻,让人如春风拂面,倍感亲切,一种真抓实干、不折腾、不反复,言必信、行必果的工作状态,一种勇于担当、不惧一切困难挑战,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精神品格跃然纸上。
“钉钉子精神”是一个意蕴深远的命题,是“钉子精神”的全新转意和升华。“钉子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锐气、一种勇气和干劲,“钉钉子精神”彰显的是一种方法,一种毅力。“钉子精神”,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运用,往往特指于学习上的“挤劲”和“钻劲”;而“钉钉子精神”,则体现的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问题不解决不撒手”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钉钉子精神”的提出,无论是立意还是运用的领域,都有了全面的延展和拓深。二者相辅相成,统一于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并从学习领域延展到工作领域,从敢于较“真”碰“硬”的勇气拓展到掌控锤子和钉子结合的精准,乃至锲而不舍、持续发力的韧劲。二者共同构成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抓工作路线图。因此说,发扬“钉钉子精神”,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改进作风的一个新要求,也是我们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的一个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
二
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各项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以“中国梦”凝心聚力,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浓墨重彩,气势磅礴地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党和国家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历史性变化,让广大干部群众感受到了许多盼望已久的新气象。
以“钉钉子精神”抓全党学习,巩固和坚实了党的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即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召,画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大同心圆。之后,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党同志在红红脸、出出汗基础上触动思想、触动灵魂,形成思想自觉进而达到行动自觉。尤其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更是让广大党员干部看到了党中央把党建设好的坚定决心,真正回归共产党人的初心,全党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坚实牢固。
以“钉钉子精神”治作风之顽疾,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和作风状况大有改观。从中央八项规定入手,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以上率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从元旦、春节到五一、端午再到中秋、国庆,从贺卡禁令到月饼禁令,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从舌尖上的浪费到会所中的歪风,从车轮里的腐败到晚会上的铺张,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整治;从办公用房超标到私设小金库,从滥发福利到公款消费,一个顽疾一个顽疾地清理。多年来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刹住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得到初步遏制。反“四风”已成为了改变中国政治生态的标志性事件。
以“钉钉子精神”从严治吏,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清风正气。坚持把从严培养选拔、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来抓,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努力打造铁一般过硬的干部队伍。大力推进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重拳整治“裸官”,集中规范清理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开展干部任用“三超两乱”专项整治,对违规办理和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的干部进行处理,打出了一套从严治吏的“组合拳”。严管干部的发条越拧越紧,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真正把腐败关在制度的铁笼子里。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清风正气,引领了全社会正气上升。
以“钉钉子精神”应对经济发展新考验,国家经济呈现出稳步前行的强劲态势。坚持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坚持宏观经济要稳、微观经济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实,加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力度,优化经济发展格局,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效益,更加统筹改善民生。科学作出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强调保持合理速度,走出高速纠结,使经济运行长期处于合理区间;强调打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强调采取“保守疗法”和“外科手术”相结合的方法,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通过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国家经济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明显增强。着眼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思维加强顶层设计,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精神,真刀真枪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行政审批制度、工商登记制度、户籍制度、招生考试制度、公务用车制度、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司法体制、财税体制等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新一轮改革大潮顺利起势、磅礴前行,改革红利惠及亿万百姓和社会各个方面。
以“钉钉子精神”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党心民心大振。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做到零容忍、无禁区、不留情、不手软,做到全覆盖、回头看,形成有效震慑。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广大干部群众拍手称快、坚决拥护。
以“钉钉子精神”立规矩定方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建设步入快车道。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修订,为全党树立了道德高线和纪律底线;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修订,构建了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施行,推动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随着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的审议通过,已出台或修订党内法规50多部。正是一系列重要党内法规的修订和出台,有力推动了党内法规体系建设。
这些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彰显了“钉钉子精神”的强大力量。正是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弘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节点接着一个节点推,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作风之弊得以革除,发展之困得以突破,改革之难得以化解,腐败之势得以遏制,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打开了新局面。
三
“打铁必须自身硬”。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既是党的领导干部自身强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领导方法科学、工作作风扎实的重要表征,更是坚决维护中央规定的严肃性、权威性的一大要义。
“钉钉子精神”的动力来源是责任。钉钉子,就是要把钉子的一股挤劲和钻劲发挥出来。发扬钉钉子精神,首先是一种责任,关键在责任,即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岗位责任负责,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一些领导干部并非不知尽责担当的重要性,但一遇问题还是私利当先,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舒适安逸。有的人“怕惹事”“嫌麻烦”,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之道;有的人总想着位子安稳、官帽戴得牢,丧失了拼搏进取的精气神;更有甚者,一步步滑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窠臼,偏爱弄虚作假,喜欢做表面文章……一些领导干部因失责而被严肃处理的深刻教训表明,一旦缺少了责任意识、丧失了担当精神,不仅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也误人误己。因此,发扬“钉钉子精神”,首先要认清责任、担起责任、落实责任。只有认识和理清责任链条,知责明责、守责尽责,钉好责任钉子,才能真正担负起责任。
“钉钉子精神”的价值所在是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浓厚的为人民服务情怀,强烈的责任意识,为各级领导干部作出了示范。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头垂范,勤勉履职、扎实尽责,就能带动广大党员干部队伍坚守职责、不辱使命。任何一项伟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也只有切实做到“责任过硬”,才能锻造更多勇于担当的宽厚肩膀,从而不断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领导干部究竟是不是有责任心、敢于担当,老百姓心中有本账。1988年,习近平同志赴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建立“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工作制度。在宁德第一个下访接待日上,他带领当地干部一件一件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并总结道:“我们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而且要对群众负责,为人民做主。”这种站在老百姓立场的政绩观,既是“钉钉子精神”的价值所在,也是“应该对谁负责”的最好答案。
“钉钉子精神”的根本指向是攻坚。厚厚的墙或木板,钉子往往很难穿透,但如果薄薄的一层就容易穿透。这告诉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像钉钉子一样选择突破口,做到精准发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抓工作落实和各项改革也是这样。我们在许许多多工作环节上,有时看起来“山重水复疑无路”,但只要选准了方位,抓住了“牛鼻子”,精准施策,就能够展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因此,“钉钉子精神”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问题,一方面要秉承“为官避事平生耻”的为官品格,勇于担当、敢于亮剑,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不惧风险、不畏权力,以不怕碰硬、敢于碰硬的勇气和魄力,敢于触及矛盾、迎难而上;另一方面,要有“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的科学态度,重视和善于摸清病灶,把准脉搏,拿出有的放矢的对策,确保钉钉子找准方位,精准发力、精准突破。这无疑应成为新时代领导干部抓工作落实必须掌握的科学工作方法。
“钉钉子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坚持。需要钉钉子的地方,就是不牢固、容易出问题的地方。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只有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钉实钉深钉牢。因此发扬钉钉子精神,贵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如为人民做事,就要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往前走;如推进工作落实,就要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态度崇尚实干、秉承实干,在实干中破解难题、在实干中见诸效、在实干中抓住用好机遇。再如抓作风建设,就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持“常”、“长”二字,以锲而不舍的韧劲,不厌其烦,反复抓、抓反复,像钉钉子那样“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敬终如始。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的情形。以往一些顽症之所以反复发作,一些陋习之所以“风过又回头”,往往与工作不能一抓到底有关。这也告诉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推进工作,要旨在恒心和毅力,像钉钉子那样不抓到底不回头、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久久为功,必定会大有成效;反之,追求短期效应,急功近利,抑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缺乏整体思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势必在工作实效上打折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党的十九大为我们展现了通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只要我们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重实效、出实招、办实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一锤接着敲,钉牢一颗钉子再钉下一颗,一茬接着一茬干,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我们一定会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接力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