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法媒: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成型 将进入新一轮红利释放期

2017-10-24 20:24 来源:国际在线

  10月21日15:00,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记者招待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等介绍中国经济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摄影:沈湜

  国际在线专稿: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吸引了外媒的广泛关注,10月23日《欧洲时报》发表题为《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成型》的社论,称十九大释放出很多亮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其中之一。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愈发清晰。

  文章称,过去五年,中国对经济政策的调整力度很大,同时对过去发展模式的自我革命也异常坚决。对此,中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也有一些疑问,典型的例子包括:从高速增长回落的中国经济会不会一泻千里,传统模式的产能和存量该如何消化,壮士断腕式的调控与既得利益群体间如何平衡,怎样应对伴随新动能到来的新风险……概括而言,中国经济正处在前脚已经迈出、后脚正欲抬起的跨越关口,是时候对这几年的调整有一个总体的概括和系统描述了,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使命所在,也是回应外界对中国的最大关切,是现代国家在完成经济转型时通行的做法。

  首先,透过十九大报告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不仅是经济发展规律、周期所决定的,更吻合了中国社会的新需求——按照十九大报告的描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过去强调“物质文化需要”相比,“美好生活需要”显然更注重质量。这样的发展阶段定位和社会主要需求,必然要求坚持质量第一,要从供给侧层面进行改革。

  其次,如同其他国家一样,要实现新模式的构建、新理念的落地,变革是最大的出路。在对待变革的需求上,中国与其他国家并无区别。不同的是,在中国体制机制及社会文化下,经济变革的执行力度、可持续性、实现效果都更佳。比如,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共享经济在中国的盛行几乎就是在一两年之间,成为经济转型的一道亮丽风景。这既得益于官方调研后的决策,也与民间的容错心态相关。而反观有些国家,新改革的推动因为牵涉复杂利益、政党博弈等,迟迟不见靴子落地。两相对比,这也是近几年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多有称道的原因。

  第三,与过去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靠贸易支撑“世界工厂”、靠高能耗带动增速不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强调全要素生产率,讲求协同发展产业体系。这也是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之一,无论是强调消费主导,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城乡融合发展,放宽准入限制,抑或施行简政放权,注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都具有资源更优化配置、供需更加动态平衡的特质。通过这几年的探索,中国经济基本实现了稳中有进,所谓的“中国经济崩溃”并未到来,并且在最近一轮经济数据公布前后,外界普遍对中国经济未来充满信心。

  第四,与过去更强调引进来相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下的开放格局,将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更全面开放的格局。过去几年,欧美国家对中国开放有不少质疑,认为中国在这一轮调整中收紧了开放力度。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读,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问题关键是,随着经济发展重心的调整,中国对外开放也在升级换代,形成了新的开放热点,外资的思路也应随之变化,方能更大地获得利润,而不是固守旧有套路。这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新一轮中国开放将扩大国际经济合作的领域,比如“一带一路”这个世界最大公共产品的提出,不仅在中国国内带来开放、投资,也会构建很多国际投资平台、渠道。根据需求参与其中,才是正确打开中国开放新格局的办法。

  截至目前,中共十九大被外界解读最多的即为:开启了中国新时代。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呈现,概括了过去几年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大国发展等领域的实践,也回应了外界的关切、担忧、疑问、质疑,而经济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同样完成了发展新模式的构建。相信今后,不论对内还是对外,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红利释放周期,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