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中国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无论历史、当代还是未来,城市与乡村从来都不是割裂的,而是长期共生、共存、共享。如果说,我国城镇化的前半程,更多贯穿的是城市急速发展的脚步,那么,城镇化的后半程则将拉开乡村从“背景”迈向“前台”的复兴大幕。
根据国际上的一般规律,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城镇化发展速度会趋于平稳,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更高阶段。至去年底,江苏城镇化率已达到67.7%,乡村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单要素的、局部性问题。同时,当前乡村发展还面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江苏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视角下思考乡村发展,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践,就是力求破解乡村发展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变“半城半乡”的二元关系为“伴城伴乡”的伙伴关系,让城市和乡村成为人们不同生活方式的平等选项,彼此相互依存且价值共享。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无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千百年来,中国乡村各个系统之间支撑互动,维持着传统乡村社会的动态稳定。然而,随着现代化及城镇化的冲击,乡村的各个子系统面临瓦解,已难以实现自我良性发展。立足当代乡村现实情况,实现田园乡村的复兴,光靠传统的物质环境建设已经远远不够,更应关注乡村内生机制的建设与内生动力的增强,兴特色之业、创灵活之制、建富民之市、选引路之人、带乐业之民、造便利之居。只有让农民主动参与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来,吸引多方力量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这个主题下聚焦并形成合力,方能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