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新发展理念 “求解”社会主要矛盾

2017-10-24 09:0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题:落实新发展理念 “求解”社会主要矛盾

  新华社记者 安蓓 张辛欣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求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一时代课题。

  新发展理念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历史在前进,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基础上推动理论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推动化解主要矛盾,是新时代所有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十九大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说。

  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

  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国要追求更加平衡充分的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全体人民都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说。

  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以创新发展点燃发展动力,以协调发展治理区域失衡,以绿色发展和谐人与自然,以开放发展经略内外联动,以共享发展促进公平正义。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已经开启。十九大报告明确,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选择发展道路和谋划发展战略的进程,也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的历程。”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每一次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都为中国开启更高的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将指引中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希望创新能更多落地,转化成满足人民需要的成果。”华大基因研究院党委书记杜玉涛代表说。

  报告指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联网、大数据等将改变城乡形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说,更协调、更平衡的区域和城乡发展,不仅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能为经济发展释放巨大空间和潜力。

  “过去的平潭风吹石头跑、光长石头不长草。现在每年种树1000万棵以上,风力全年下降30%,不仅为平潭构筑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还搭建起经济起飞的平台。”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兆民代表说。

  报告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代表说,中国将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利用外资更加开放、公平、便利,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现合作共赢,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和生产服务网络。

  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明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代表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政策总基调是向农村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决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在改革中落实新发展理念

  “企业要大刀阔斧改革,聚焦供需,在‘人’字上做文章,向创新要动力,把升级需求和高质量供给有效衔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代表说。

  “山东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靠前,但能耗、排放也靠前。”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钱焕涛代表说,“敲开核桃、一业一策”,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贯彻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对原有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的大胆突破,更是从体制机制到工作方法的全方位变革。

  代表们认为,只有将改革对准瓶颈和短板,新理念才能真正落地,也只有在与新发展理念的不断“对标”中,改革举措才能更到位,更精准。

  在时代进步中解放思想,在理念转变中埋头苦干,新发展理念必定能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带来的问题提供答案,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开创新局面。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