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017-10-24 09:3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党的十九大代表、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殷美根就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等话题发言。

  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叶红专(右)与代表丛培模(左)在会议间隙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问题交流。经济日报记者 高兴贵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党的十九大代表、吉林省委书记 巴音朝鲁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大政治判断。

  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吉林振兴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好市场主体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近年来,吉林国企改革攻坚取得明显成效,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转型升级“加减乘除”一起做,既在传统产业上升级,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人机、小卫星、大数据等产业风生水起,“吉林智能制造”正在重塑产业版图。工业“一柱擎天”正在向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模式转变;全力实施东中西“三大板块”建设,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真正成为金山银山;以打好脱贫攻坚战为重点,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近两年,吉林省经济平稳发展,经济企稳向上的趋势已经形成。

  解决好市场主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是要以改革创新来激活我们市场经济的活力,坚持“国企改革要深化、民营经济要发展、简政放权要彻底、市场活力要增强”,培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吉林已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继续解决好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上迈出坚实步伐;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是要以绿色生态贯穿发展始终,坚定不移打绿色牌、走生态路,全力推动绿色发展;解决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是要以幸福美好为奋斗目标,着力办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各类民生实事,特别是要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已完成了30万人的减贫目标。

  吉林是个幸福感满满的地方,无限风光在吉林,无限希望在吉林。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岳中明代表:

  让黄河更好造福中华民族

  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代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岳中明说,报告把水利放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显著位置,指出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这些都赋予了包括治黄在内的水利工作新内涵、新使命、新境界。

  过去5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落实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部署,黄河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三条红线”控制,深化宁蒙水权转让促进农业节水,实现黄河干流连续18年不断流,确保了沿黄供水安全。精细调度骨干水库,加强洪水资源化管理和生态调度,黄河河口三角洲湿地明水面积恢复到60%。实施引黄入冀补淀5次,送水20.6亿立方米,助力雄安新区水城共融建设。黑河尾闾实现连续13年不干涸,居延海湿地水域面积达6.3万亩,胡杨林面积增至44万余亩。加强水功能区监测和入河排污口监管,有效处置多起突发水污染事件,确保了水质安全。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技术路径和人工防治与自然修复并举的防治措施,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5.76万平方千米,坡改梯88.59万公顷,入黄泥沙大幅减少,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岳中明代表表示,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着力破解黄河水资源瓶颈、全力确保防洪安全、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提高流域管理能力,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为新时代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让黄河更好造福中华民族。

  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张琦代表:

  践行新的发展方式

  经济日报记者 何 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过去5年,海口市将重心落在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上,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正在践行新的生产和发展方式。党的十九大代表、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张琦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过去5年,海口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变,城市生态系统得到了根本好转。”张琦代表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经成为海口市党员干部、市民百姓心中共同的绿色发展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口的核心竞争力。“过去5年,海口核心竞争力指数不断提升。以‘多规合一’为引领,抓好生态红线划定等顶层设计,落实好‘河长制’,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推行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张琦代表告诉记者。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今年初,一批全国500强企业开始布局海口。然而,海口市在选择项目上十分苛刻。“我们选择项目首先考虑的是生态问题,触及生态红线、以牺牲环境换取利益的项目坚决不上。”张琦代表说。

  “海口坚持用最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最好的投资者。”张琦代表表示,过去5年,海口市坚持发展绿色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互联网、金融、影视等产业引导政策,逐步构建起以开放型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紧紧围绕“十二个重点产业”和“六类园区”建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目前,海口市“互联网+”产值占到海南全省的三分之二,金融业全省占比过半,连续5年获“中国会展名城”称号,超百亿医药产业集群产值占全省的97%。

  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代表:

  围绕“新”字做文章

  经济日报记者 倪伟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代表、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说,国务院批复哈尔滨新区的定位是“三区一极”,即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设立哈尔滨新区,主要目的是发挥新区先行先试和引领带动作用,为全省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近两年来,新区围绕“新”字做文章。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的新区、改革创新的新区、法治环境优良的新区。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二是管理体制创新。新区管理机构、三个开发区管理机构和行政区管理机构合一,实行大部制,三区党政机关工作部门精简60%以上,实行扁平化管理,推进“区街一体化”,一级政府对企业。三是机制创新。学习自贸区管理模式,推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网上联合审批”制度,新区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推行“流程再造”,减少审批事项,“多取消,审一次”,优化流程,方便群众。四是以作风整顿为切入点,推进法治建设,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广西贵港市委书记李新元代表:

  加快建成西江流域核心港口

  经济日报记者 姜 帆 童 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党的十九大代表、广西贵港市委书记李新元表示,贵港市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向制造强国的方向来谋篇布局,完成现代工业体系建立;在培育发展工业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向一产和三产延伸拓展,以工业促农业带三产;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形成创新型城市;通过融合发展,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经济体系,从而打造更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更加给力的“四力”新贵港,加快建成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和新兴城市。

  河南焦作市委书记王小平代表:

  让生态红利惠及广大百姓

  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代表、河南焦作市委书记王小平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变成焦作底色,既是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推进郑(州)焦(作)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美丽家园的迫切需要,又是焦作市继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后,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再发力、再提升的具体行动。

  王小平代表介绍,焦作把绿色发展作为焦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焦作正在向绿色发展转变。下一步,将持续打好绿色发展、转型发展攻坚战,让城市穿上绿色盛装,让生态红利惠及广大百姓。

  四川资阳市委书记周喜安代表:

  构建绿色发展主路径

  经济日报记者 刘 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资阳提出了坚持生态、自然、环保、人文融合的城市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主路径。党的十九大代表、四川省资阳市委书记周喜安说。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应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切实增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在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下苦功夫,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统筹做好污染“减法”和绿色“加法”。

  “资阳做足了‘水’的文章,将全市主要河流、渠系、湖泊、湿地纳入统一规划,建设全域水生态环境体系,力争到2022年实现‘水源充足、水系联通、水清可渔、水美怡人、水兴惠民’的发展目标。”周喜安代表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