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团开放讨论十九大报告: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2017-10-20 10:3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10月19日上午,四川省代表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会议。图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宋开慧(左二)、宋朝华(左三)在讨论报告。经济日报记者 高兴贵摄

  金融监管会越来越严

  ——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讨论十九大报告

  10月19日上午,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向中外记者开放,代表们围绕去杠杆、防风险、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从全球比较来讲,中国家庭部门的债务杠杆率还不算高,但是最近几年增长很快。周小川代表认为,若总量阀门把握比较好,总量就不至于膨胀过快,杠杆率就会有所下降。我国企业部门的杠杆率相对比较高,这里既有直接融资比重低、债务融资比重过高的问题,也存在企业运用资金的效率不够高的问题,包括投资效益、使用流动资金效益较低等。

  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党的十九大代表、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虽然现在银行业总体不良率为1.9%,比较低,但是各个机构的贷款分类管理水平是有差别的,所以需要不良贷款充分暴露,加大处置力度,及时消化,利用资本和拨备来吸收,这样才能使银行业保持健康的发展趋势”。郭树清代表表示,今后金融监管会越来越严,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纪律。

  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周小川代表表示,汇率浮动更加依靠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是一个长期的进程,今后还会继续向前推进。“至于人民币波动幅度的扩大,并不是当前最紧要的事,当前的浮动区间已很少能限制到汇率。当然,有时候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也是释放扩大开放的信号,显示汇改会继续向前迈进。”周小川代表说。

  周小川代表认为,与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相比,金融市场的开放更值得关注,包括“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还有“一带一路”相关金融安排等,都扩大了不同市场间的连通。此外,机构方面的合作以及金融市场准入也会进一步对外开放。(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

  ——上海代表团开放讨论十九大报告

  10月19日下午,上海代表团开放讨论十九大报告,代表们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上海提出新要求,上海要当好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党的十九大代表、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个变化,我们要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础上,集中精力,着力解决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韩正代表说。

  享有更好的教育,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一。党的十九大代表、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说:“中国现在尽管有3000多所高校,但好大学不多,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学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体现在对社会治理的新要求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在推进社会基层综合治理上有新作为。创新社会治理,要以广大人民的感受为基本坐标。改革每前进一小步,群众获得感就会前进一大步。”党的十九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说。

  新时代,要解决新矛盾,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代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接受《经济日报》记者关于科创中心建设的提问时说:“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事关上海未来,至关重要。”他表示:“上海还将出台更好的人才政策,更好地服务和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雄安新区规划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河北代表团开放讨论十九大报告侧记 

  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10月19日下午,河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向中外记者开放,党的十九大代表、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刚透露了雄安新区建设的最新进展。

  “目前,规划编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这份尚在编制中的规划,陈刚代表没有透露太多细节,但从编制过程来看,这是一份高标准规划,真正体现了“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

  在编制雄安新区规划的过程中,坚持的一条大原则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雄安新区定址于此,部分原因是利用好白洋淀,绝不能因为建一个新城而污染白洋淀的水。

  “雄安新区从零起步,规划阶段就必须做到建设不污染。”陈刚代表透露,新区注重生态绿地和水域的蓝绿空间比例,目前设定的比例不低于70%,并划定了开放边界和生态红线。“规划编制还没完成,但现在已经着手对水污染治理,植树造林。”陈刚代表说。

  绿色的雄安,也将是传统与时尚并存的雄安。在规划制定中,雄安提出“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雄安要成为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不能成为标新立异建筑设计的试验场。”陈刚代表解释说,雄安未来的风貌应当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反映白洋淀的水乡文化,把新区设计成对人友好,以人为尺度,而不是以汽车为尺度的地方,同时打造成体现时代风尚的新城。

  山清水秀文化浓的雄安,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雄安。“设立雄安新区,是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能不能承载好这个功能,首先要看它对原来生活在北京的人有没有吸引力。”陈刚代表特别强调,雄安新区不会像有些开发区那样,靠廉价的土地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挖北京墙角。“我们靠优良的公共服务吸引北京人才,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方面,成为北京人心中的小目标。”陈刚代表说。

  原来工作、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市民和农民,也将是雄安新区的受益者。陈刚代表表示,现在已经在研究相关政策,让雄安人参与到规划建设中来。

  为了作好雄安新区规划,今年6月份启动了城市设计国际咨询,虽然给出的费用不高,但吸引了来自全球的180多个团队报名,最终12个入选团队进行了2个月的设计,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规划成果。同时,雄安还利用体制优势,聚集了国内最顶级的专家、最优秀的团队编制规划。作为整体规划的支撑,雄安还启动了22个专项规划和32个专题规划,目前已初步成型。

  陈刚代表还表示,雄安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让我们保持历史耐性,让雄安真正成为能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经济日报记者 佘 颖 ) 

  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发展

  ——河南代表团开放讨论十九大报告

  10月19日,十九大部分代表团讨论向中外记者开放。图为河南省代表团在讨论。 新华社记者 殷 刚摄

  10月19日下午,河南代表团集体讨论十九大报告,并向中外记者开放。报告提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话题引起了代表们热议。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党的十九大代表、河南省省长陈润儿说,如今新业态、新模式在河南茁壮成长,2016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增速达65%,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全国领先。

  针对此前的产业结构,河南持续在增强经济质量优势上做文章。党的十九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说,河南服务业发展一度严重滞后,全省把抓服务业发展摆上突出位置,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突破了50%,成为拉动河南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其中,“金融豫军”快速崛起,金融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郑州也是如此。”党的十九大代表、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接过话题,如今,郑州三产增速超过二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提高。“过去是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比很大。到2016年,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比2013年提高了8.4个百分点。”马懿代表说。

  现代产业体系要有现代创新体系引领。5年来,河南省着力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等加快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突破2700家,国家级高新区已有7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有13家,均居中西部前列。受益于此,可见光通信、新能源客车、高端矿山重型装备技术等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

  代表们表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河南将坚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创新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坚实走好振兴发展路

  ——辽宁代表团开放讨论十九大报告

  10月19日,辽宁代表团集体讨论十九大报告,并向中外记者开放,“投资能不能过山海关”成为了代表们讨论的热点。

  党的十九大代表、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坦承,辽宁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固然与体制机制、经济结构、营商环境等因素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后的综合反映和具体折射。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招商引资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实现辽宁振兴发展的必备条件,没有好的营商环境,项目进不来,人才留不住。”李希代表说。因此,辽宁近年来坚持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突破之举,用实际行动来回应“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

  2016年12月7日,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这是东北地区第一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同时,为了改善营商环境,辽宁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

  党的十九大代表、辽宁省省长陈求发表示,改善营商环境,最重要的是强化为企业服务,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近几年,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辽宁已累计调整、取消行政职权2146项;认真落实各种减税降费政策,今年预计可减少企业税费1200多亿元。

  “2017年是全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党的十九大代表、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认为,改善营商环境,首先是观念要改变、要创新。“要亲近企业,全力为他们做好服务,同时要保持单纯的政商关系,让企业家感觉在沈阳生产经营‘很简单’。”易炼红代表说。

  “各种迹象表明,‘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李希代表说,辽宁正在振兴发展之路上越走越坚实。(经济日报记者 佘 颖)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