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乘法”助推新旧经济动能转换

2017-11-28 15:06 来源:光明网—经济频道

  编者按: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十八大以来的央企呈现“实力更强、结构更优、贡献更大”等新变化。目前,央企资产总额超过53万亿元人民币,五年将近翻一番,利润总额比上一个五年增长百分之30%多,在许多重点领域都有新突破。

  11月2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组织开展的“十九大精神走进央企——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网络主题活动第五站走进广东,20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深入走访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广核,了解企业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保障国计民生的生动实践。

  如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十九大”后央企如何创新?国企改革如何发力?光明网以下刊发第三篇专家约稿文章以飨读者。

【十九大精神进央企】做好“加减乘法”助推新旧经济动能转换

作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志刚

  创新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决定一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纵览全局,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将创新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中,科技创新是核心,科技创新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有利于推动中国新旧动能转换进程,有利于促进新经济蓬勃发展。作为重要的创新主体,央企在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央企科技创新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带动着其它企业协同发展。未来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央企改革提速将会加快央企科技创新步伐,为中国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国家而做出积极贡献。

  十八大以来央企发展进入快车道,科技创新贡献显著

  据国资委统计,2012至2016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4万亿,比上一个五年增长30.6%。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0.5万亿元,和前一个五年相比增加了80%;从效益来看,这五年效益是6.4万亿元,增加了30.6%,也是增加幅度比较高的。上交各种税费10.3万亿元,增加了63.5%,2017年1-8月份继续保持这样一个良好的态势,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3%,都是历史同期增加量最高的。

  央企亮丽成绩单的背后是央企强大的科研能力支撑,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累计投入超1.6万亿研发经费,约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四分之一,打造了中国最重要的研发投入力量。目前,中央企业拥有科技活动人员156.6万人,工程院院士189人,中科院院士41人, 63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组成了中国最强大的科研阵容;中央企业共有450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约占全国获奖总数的三分之一。目前建立的14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中央企业牵头或参与组建的占80%。80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在中央企业。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40家中央企业获得79个奖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三分之一。正是这些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使得央企能够在经济下行压力中逆势上扬,企业经营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央企做好“加法”、“乘法”、“减法”,助推新旧经济动能转换

  2017年4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调研航天科工集团时强调央企要打造双创平台,通过创新机制,吸引众多中小微企业成为创新共同体,聚众智汇众力提高创新效率。央企辐射带动众多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实际上将会形成一种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将创新的活力发挥到极致。央企在近五年的创新发展中采取了众多有效举措,有力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一是通过做好“加法”来培育新动能、做大新兴产业。中央企业在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高铁等重大科技成果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近五年高端制造、科研、现代服务业等行业收入增长24.1%。

  二是通过做好“乘法”来改造旧动能,激发传统行业发展活力。石油石化、钢铁等传统企业通过技术工艺创新提高附加值,打造高品质、焕发新活力;建筑企业在超高层建筑、高速铁路、特大桥梁、大型疏浚吹填等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近五年实现利润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50.9%。

  三是通过做好“减法”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央企严格落实国家去产能政策,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过剩产能,有效处置“僵尸企业”,通过主动减量为增量腾出了更大空间;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81家中央企业所属的2041户僵尸企业子企业和特困子企业整体效益状况明显好转,与2015年相比实现同期减亏885亿元,完成500户的处置任务。2016年中央企业推出钢铁产能1614万吨,退出煤炭产能5510万吨。目前,央企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石油、电力、钢铁等传统重化工业资产占全部中央企业资产比重为35.5%,比2012年下降了9.4个百分点;建筑、交通运输、商贸等现代服务业资产占比提高了8.7个百分点。

【十九大精神进央企】做好“加减乘法”助推新旧经济动能转换

  十八大以来央企改革加速,改革红利将会不断显现

  十八大以来政府的“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提供了宽松的外部发展空间,有效的市场机制导引着资金、技术与人才流向高创新能力企业和行业,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改革红利不断显现,中国的改革红利体现着政府与市场的合力,最终目标是为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出发,提出了“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类别划分,提出了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2015年国资委联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立足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需要,根据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范围,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施策推动改革发展,以《指导意见》为引领、以若干文件为配套的“1+N”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十八大以来国企重大改革试点方面,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部署实施了“十项改革试点”,其中有两项改革内容备受各方关注。一是国家将通过试点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包括同行业内横向兼并、上下游行业间纵向兼并、专业化整合;二是市场化为导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将提速,特别是一些垄断领域例如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垄断领域将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向社会资本放开。目前试点已在18家中央企业母公司和29户子公司全面开展,18家试点中央企业母公司2017年1-8月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3.05%,高于中央企业同期水平(17.3%)。截至2016年底,央企集团及下属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到68.9%。

  同时,为了保证这些改革的顺利进行,相关部门出台各项配套政策。一是财政税收激励政策,例如2013 年,国家财政部发布了《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进一步理清了研发费用的列支范围等问题。依据相关规定给予进口科技开发用品或科教用品的税收优惠政策。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产业升级与发展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央企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二是央企负责人绩效考评制度,将技术创新投入(或研发投入)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2012 年,国资委修订并公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30 号),由原来41 条增加到47 条,更加突出业绩考核在促进自主创新方面的导向作用。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8 号)要求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落实和完善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的考核措施,加强对不同行业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分类考核。

  三是国资委推动搭建技术与资本的结合平台。2017年5月成立了旨在增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总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的中央企业国创投资引导基金,该基金将投向一批央企的新兴科技等优质项目,助力央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并通过投资的带动作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中央企业间、中央企业与其他主体间的协同创新。

  四是构建科研人员技术创新的长效激励机制。2010 年,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在部分中央企业开展分红权激励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13 家央企开展分红权激励试点,其中项目收益分红是以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形成的净收益为标的,采取项目收益分成方式对激励对象实施激励。2015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赋予了发明人优先与所在单位约定专利申请权归属的权利,以及在单位未实施技术转化时,发明人可自行实施并取得收益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修改完善了科技人员的奖励制度,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可以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约定奖励报酬的方式和数额,没有规定或者约定的,按照法定的最低标准给予奖励和报酬,大幅增加了科研人员在转化收益中的分成比例。

  十九大以后央企科技创新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日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会议将开启中国腾飞的新征程,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同时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可以说,新的时代对央企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央企科技创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那么,我们要问十九大以后央企科技创新该怎么走?一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含义。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现代化企业,现代化企业必须要有现代化企业制度,央企要认真学习国企改革精神,领会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要义,加快推进企业现代化治理制度改革,为央企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将央企的科技创新融合到国有资本做强做优之中去。二是要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央企要瞄准世界前沿领域,以高起点、高投入、原创性为特征,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同时要加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将好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三是要以开放的姿态进行科技创新合作。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的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有利的科技人才、先进技术,加大科技创新的联合攻关、成果共享。总之,未来央企的科技创新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央企科技创新将为中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提供战略性科技力量支撑,不断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