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资料图
随着2016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的公布以及2017年全国两会的临近,如何解读“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2017年中国经济是何发展趋势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重点。
近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从“十三五”规划设置的25项具体指标的完成角度,对“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进行解读。他表示,根据目前已公布的数据和测算,2016年,25项具体指标中的24项将实现当年目标,按百分制计算,2016年“十三五”规划的完成率高达96分。
在解读中国经济增速6.7%的世界意义时,胡鞍钢表示,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之源”,也是世界宏观经济“稳定之锚”。2016年,按照2011年国际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在新增量方面,中国新增1.25万亿美元,美国新增2710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4.6倍,占全球新增量的37.4%,“如果不是中国的6.7%,世界经济增长率不会超过2%”。具体到国内经济发展,他指出,目前中国失业率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超过3%,也属于较低水平,经济增长率6.7%为中高速,“是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理想状态,说明中国的宏观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对于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胡鞍钢预测,经济增长率将更加稳健,预计是6.8%或6.9%;按照目前经济规模增长趋势,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届时中国将不仅是世界人口大国,也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强国。
以下为采访实录:
中国青年网: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全年经济总量达到74.41万亿元,经济增长速度6.7%。放在世界宏观经济的背景下,中国2016年交出的经济成绩单意味着什么?
胡鞍钢:中国6.7%的经济增速,不仅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之源”,也直接说明,中国是世界宏观经济“稳定之锚”。
世界宏观经济可以用“三个低迷”来概括。实际上,在全球经济低迷、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低迷。2000年至2008年,即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为4.1%,中国更高,达到10%以上。国际金融危机后,2008年至2015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降到3.1%,2016年依然是3.1%。也就是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八九年,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这反映全球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增长动力严重不足。
二是全球贸易增速低迷,持续低于经济增长增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12年间,全球贸易增速只在个别年份低于经济增长增数,但在2012年后开始持续低于经济增速。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为2.5%,2013年3.0%、2014年2.5%、2015年2.8%,2016年最低,是1.7%。这也直接影响了中国外贸增长,按美元计算,201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下降8%,按人民币计算下降7%,2016年又下降0.9%,依然是负增长,直接结果是外需大幅度下降,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从原来的正贡献变成负贡献。
三是国际投资低迷,大幅度下降。特别是2016年,创了二战以来最高记录的下降幅度,达到13%。
在上述国际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6.7%意味着什么?从数据上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均在30%以上。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至2016年的数据,按照2011年国际美元计算,全球新增GDP为24.3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新增了9.33万亿美元,对全球新增GDP的贡献是38.8%。在世界“三低迷”的“沧海横流”,中国可以说是“方显英雄本色”。
2016年,中国6.7%的经济增速可以称之为“历史上最低年份之一”,但由于经济体量大不一样了,按照2011年国际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 在新增量方面,中国新增了1.25万亿美元。2016年美国新增GDP为2710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4.6倍,占全球新增量的37.4%。实际上,如果不是中国的6.7%,世界经济增长率不会超过2%。这是中国发展对世界最大的溢出效应。
2016年,商事制度改革继续释放红利,惠及千万市场主体。2017年1月,在辽宁省政务服务大厅,王万贵在服务窗口顺利拿到自己一个月前通过政务服务网申请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他告诉记者,如果是以前,想在一个月内拿到资质简直不敢想象,现在审批时间“快多了”。中国青年网记者李正穹 摄
中国青年网:在您系统总结的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十大亮点中,包括“提前实现GDP翻两番目标”的经济增长亮点、“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的结构升级亮点、“世界上新增就业规模最大,市场主体最多”的创业就业亮点、“绿色发展提速,环境质量趋于改善”的生态环保亮点等。如何看待这些亮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胡鞍钢: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即将在今年全国“两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时指出,2016年“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之所以说“十三五”开局良好,是因为在2016年,“十三五”规划设置的25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有24项将可能完成当年目标,甚至大部分超额完成。这其中包括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民人均收入、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等。按照目标一致法的百分制打分,2016年“十三五”规划的完成分数达到96分。
具体来看,以经济结构升级亮点为例。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这是具有标志性的指标,表明中国从工业化时代进入后工业时代。2016年,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为51.6%,如果每年提高一个多百分点,将有可能在2020年突破“十三五”规划确定的56%的预期目标。这个数据同时也表明,服务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正在不断提高。根据已公布的2016年数据和初步核算的GDP,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会有大幅度提高,从2015年的54%提高到69%。这使得中国从依靠工业拉动经济增长变成依靠服务业为主。
此外,最终消费支出比重也将突破53%。尽管2016年的全年数据还没公布,但根据2016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推测,去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仍有可能超过70%。
从就业视角来看,中国在6.7%的中高速情况下,城镇还创造了1314万新增就业,可以说是创下了中高速度增长模式下创造新增就业的模式。在G20国家中,美国失业率为4.8%,印度超过5%,欧元区为9.6%,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都低于这三大经济体。再次证明了“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发展目的的简单真理,但是要实现这一目的并非易事。为什么中国能创造这么多就业?一方面是因为服务业占比的不断提高,有效扩大吸收了更多新增就业,另一方面就是改革红利,尤其是商事制度改革,到2016年底,我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高达8705万,创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6.3%,占总就业人口比例达到11.2%,意味着每十个就业人口中至少有一个以上创业人口,中国的确进入大众创业时代,这个“大众”至少是8705万大众。从实有企业数量来看,2015年为2263万户,2016年为2816万户,可以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企业家王国,这反映中国市场经济的空前活跃。
总之,目前中国失业率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超过3%也属于较低水平,经济增长率6.7%为中高速,这实际上就是经济学教科书中所说的理想状态,说明中国的宏观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谈到经济发展最大亮点之一,还是中国对世界减贫的贡献。世界银行明确提出全球每年需减少5000万贫困人口的减贫目标,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在2013-2016年间减少了5564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391万人。中国实际完成了每年世界减贫任务的四分之一以上(27%)。这同样反映了中国的贡献和优势。
最大亮点之一还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十三五”规划中设置的“资源环境”指标能否实现,关键是看头年,也是最难实现的指标。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5.0%,完成了减少3.4%的当年目标。这也使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标得以超额完成下降3.9%的目标,实际下降6.0%。“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碳排放增长率呈现大幅下降,分别为8.0%、1.9%、2.7%、0.18%、负0.1%。2016年,碳排放的持续下降,加上非化石能源的持续上升,预计2016年碳排放还会呈现进一步的负增长,并导致世界出现负增长,因为2015年世界增速降至为0.1%。这表明,中国在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同时,也进入后煤炭时代,即煤炭消费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还进入了绿色能源时代,风能、电能等的大幅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能源投资国、制造国、出口国,可以说中国抓住了新工业革命,即绿色工业革命、绿色能源革命。
目前中国在实现经济发展时,已经找到重要抓手,即锁定改善民生、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现中高速增长直接的结果是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经济发展和民生环境间取得了最佳平衡。6.7%的增速虽然最低,但充分体现了经济增长质量的不断提升,中国开始实现了低资源成本、低环境成本、低生态成本的中高速增长,照这个趋势下去,“十三五”规划设定的主要目标和25个量化指标都会如期实现,也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发展的战略、方案、目标。
沈阳中德装备制造产业园,宝马铁西工厂的生产线。这里是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融合对接的第一现场。资料图
中国青年网:2017年中国经济会有怎样的发展?
胡鞍钢: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的定位比较清楚,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如何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重要,经济工作会议给的信息量是有史以来最多的。
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更加稳健,预计是6.8%或6.9%。今年,中国经济总量又会上一个台阶,按照2011年国际美元,2016年中国GDP占世界比重为17.9%,预计2017年可能提高至18.4%。按照这个趋势,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占世界的五分之一。那时,预计中国人口将占世界比例的18.3%。也就是说,中国正在经历人均GDP从原来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到达到世界人均水平,进而超过世界人均水平的阶段。中国将不仅是世界人口大国,也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
2016年前三个季度中国GDP增速均为6.7%,第四季度为6.8%,有人质疑为什么一直6.7%。这正是中国经济已经成熟的重要标志,经济不成熟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大起大落。实际上经济规模越大,经济增长就越稳。中国的经济规模,从2005年的4.67万亿国际美元,再到2015年18.61万亿国际美元,预计2020年会达到25万亿国际美元。由于受到外部性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越来越低,但总规模会越来越大,对全球增长总贡献率越来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也确实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财政风险,金融风险有所积累,可能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不对称以及局部地区问题增多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财政风险。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2016年赤字率提高到3%。”但是后来所公布的2015年实际赤字率已经达到了3.4%,2016年赤字率可能达到3.8%,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尽管经济形势很好,但财政风险非常明显。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财政收入增长率明显下降,这需要我们在宏观调控中找到某种平衡。
第二个期待的亮点是创新发展。2015年,中国发明专利年度申请受理量首次突破100万件,2016年这一数据达到134万件,位列世界第一,占世界比例可能近40%;2016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达到110万件,“十三五”期间将有可能先超过美国、后超过日本。可以说,中国正处在知识产权迅速发展、爆发性增长的时期,将为未来中国创新驱动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生态环境的提升质量也将成为2017年一大亮点。2016年,主要资源环境指标的实现或超额实现,意味着中国将有可能进入一个脱钩时代,即经济增长的同时,碳排放不增长还可能下降,提前脱钩,这不仅经济意义、技术意义,更重要的是具有巨大的国际意义。特别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世界最关注巴黎协定能否继续兑现的情况下,中国的实际行动极具重大国际影响。目前看来,空气质量的改善最为困难,是难中之难,但2016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0%,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今后这两个核心指标持续改善的话,同样会对脱钩时代的提早到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