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5日讯(记者 马常艳专栏)“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宏伟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两会期间,“一带一路”依然是热点话题,代表委员围绕如何汇聚共识、如何共建长效合作机制,积极建言献策,为“一带一路”发展提出新思路。
5月14日-15日,中国将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目前,有20多位国家元首和首脑、50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100多位部长级代表以及总共1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嘉宾,将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站在新起点,“一带一路”也将持续发力,向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而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中国也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一起,携手迎来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之路。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介绍,“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参与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在全球大视野下我国企业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带来的国际产能合作等也促进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4000多万华侨华人,他们当中蕴藏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跨国的营商环境、广博的人脉关系和丰富的智力资源。他们是参与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仍面临很多困难,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金澳集团董事长舒心说,一是产能输出缺乏系统布局。“一带一路”是要为亚非欧区域结构再平衡提供产业发展基础,形成具有成长性的开放市场。基础设施是最先启动的投资领域,但不能光搞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序转移产能。二是争取多元化资本支持,尤其是境外国际社会资本支持,这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华侨华人了解居住国国情、人脉广,可以充分利用其资金、资源和渠道,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