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机器人“钻进”眼球帮助修复眼球损伤;智能灰尘“飘进”化学工厂不间断检测任何微量的化学物质泄漏;3D打印“植进”我们的生活圈打印衣服、食物甚至机器……在日前举行的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上,这些颇具科幻感的创新给人带来极大震撼。
如果说以移动支付、共享交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创新更多归类为“模式创新”的话,那么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硬科技则更多聚焦尖端核心科技的创新。这种“比高科技还高级”的科技,不仅“硬”在技术的高壁垒和原创性上,更“硬”在其激活创新活力、塑造经济面貌的价值和能力上。
互联网渗透率几近饱和,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创新亟须开拓新的主战场。审视国内发展语境,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未变,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路径未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在对发展质量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环视全球,更觉发展硬科技的鼓点紧迫。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前夜,德国人有雄心勃勃的“工业4.0”计划,欧盟力推“2020计划”,毫不示弱的美国同样对科技制高点志在必得。
在这场新的竞逐中,中国非但不能缺位,而且要勇立潮头。因为一步的错失,失去的可能就是整个时代。历史一再启示,在人类现代化历程中,科技创新绝对是一个决定性变量。抓准硬科技的机会窗口,新经济之门将在创新的带动下打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格局调整,积蓄发展新动力,展现发展新前景。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国的“硬”竞争力,硬科技的发展还深刻塑造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深刻影响中国科技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全球影响力。